保險公司更應該從長遠需求出發,完善內部制度來減少虧損。
面對迅猛增長的汽車市場,越來越多的堵塞現象都源自于輕微交通事故的頻發。如何簡化事故的處理流程,加大交通的疏導力度,已成為城市重要的便民舉措之一。正是由于一些輕微交通事故處理不及時,引發連鎖反應,造成了更大面積的交通堵塞,甚至誘發二次交通事故,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車輛損失。
為了協助交警快速處理,保險公司一度放寬了理賠流程,將“代報案、代索賠”的權利下放到汽車經銷商。凡是理賠額在2000元以下的輕微交通事故,車主可自行在經銷商處定損。而一些小事故的索賠,經銷商也可以免交警證明、免保險公司現場查勘,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索賠。甚至保險公司還聯合約定“互碰自賠”的政策,進一步簡化理賠流程。這些都為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普遍歡迎。
但從今年8月起,這些簡易理賠流程開始了“變法”。由三大保險公司推出的理賠新規定,不僅提高了理賠門檻,而且重啟了免現場查勘的程序。
取消“免現場”的目的是保險公司為了加強風險管理,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政策空子,虛假制造不存在的保險事故、擴大事故的受損程度、一次事故多次索賠等騙保行為,導致保險公司大面積虧損。據介紹,政策試行一月以來,全市車險理賠案件下降近兩成。站在保險公司立場,收緊理賠政策,的確可以較明顯地改變車險虧損的現狀,但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不知保險公司是否也反思因政策重啟而帶給市民的諸多不便?《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并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與保險公司的政策“相左”。
試想一下,車主一碰到刮擦,就要在路中等待保險公司的查勘,將對交通造成多大影響?筆者認為,凡事都有多種解決方案,保險公司更應該從長遠需求出發,完善內部制度來減少虧損,而不是把問題推給社會。這種“頭痛治頭,腳痛醫腳”的做法不但根治不了癥結,也將損害自身品牌價值。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