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比亞迪發布的一紙公告將其野心暴露無遺:在6000萬元拿下湖南長沙的美的客車基地后,比亞迪將投資30億元將該基地的產能提升到40萬輛,而西安基地也將再次增加40萬輛。從今年的各車企產能規劃來看,已經有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 (配置 口碑) 、東本、奧迪等10家車企提高了產能規模。但另一方面,神龍汽車的第三工廠卻緊急剎車。在金融危機與車市熱銷冰火兩重天的背景下,各車企如何應對產能規劃?
自主品牌當主角 產能呈幾何倍數增長
在今年汽車業產銷兩旺形勢的帶動下,各大車企紛紛上調今年的產銷目標,而于此同時,建立新廠、合并重組、收購海外車企等一系列動作告訴我們,新一輪產能大潮已經開始,而這次主角換成了自主品牌。比亞迪、長安、長城等都規劃了令人乍舌的產能擴充計劃。
首先是長城汽車宣布其在天津開發區的新基地已經開始建設,預計落成后長城現有的35萬輛產能將提升到85萬,這個數字在國內車企中已能排在前列。但這遠遠比不上比亞迪的增長速度。比亞迪在剛過去的7月高調宣布,準備將產能從現有的40萬輛增加300%,一舉提升至120萬。其規模之大令人匪夷所思。
而一些老牌自主品牌也沒閑著,紛紛進行擴張。長安自主轎車在重慶宣布將目前的年產能16萬輛擴產至40萬輛。在6月剛剛開建的微車基地也將為長安帶來30萬輛整車、100萬臺發動機的生產線,而這僅僅是一期工程。吉利與奇瑞,雖然沒有公布具體規劃,但也同時放話稱將在2015年將產能放到200萬輛。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本土品牌之所以有急速擴充的沖動,主要是因為今年來政策對他們較為有利,汽車銷售增長也較為迅速,令本土品牌普遍有借機做大的欲望。但這一現象值得擔憂,產能擴充所需要的龐大資金對目前現金并不雄厚、盈利能力較弱的本土品牌來說是一大挑戰,將有可能造成一輪新的產能過剩。
合資品牌的冷靜 靜觀其變,低調出牌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擴張運動中,合資品牌始終保持著謹慎、低調甚至沉默的姿態。東風日產近日發布信息稱,將在廣州新建一年產能為24萬輛的工廠,完成后東風日產產能將提升至70萬輛。事實上,東風日產近兩年產銷增長迅速,現有的46萬輛產能早就相形見絀了,新建的工廠只能說是解決燃眉之急。
其他品牌中,雖然新奧迪A4 (配置 圖庫 口碑 論壇) L持續旺銷,但一汽奧迪也只是將其10萬輛的規模提升至20萬輛;東風本田在思鉑睿 (配置 圖庫 口碑 論壇) 高調上市后,并未大規模擴張,僅是從原來的16萬輛產能提升至24萬輛。而不少合資品牌負責人頻頻回應這樣的保守政策,稱產能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化解市場風險。
對中國龍頭車企之一的一汽豐田來說,他們的政策是:寧可缺車,不輕易建廠擴產。據一汽豐田高層表示,只要市場有需求,豐田擴張一些產能也沒問題,只要增加一些設備和人員就可以,甚至從現在的兩班倒調整到三班倒都可完成,這樣投資很省,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雖然從去年12月起,豐田始終處于終端市場缺貨狀態,但其高層依舊沒有放寬產能的想法,由此可見謹慎。
在自主品牌翻倍擴產的同時,神龍汽車已緊急叫停了其在建的第三工廠。神龍汽車表示:在經歷了第一工廠龐大的投資,但長期面臨產能開工不足的教訓后,神龍汽車未來的發展路徑將全面實施精益生產模式。
產能高于銷量1.5倍 汽車業將再次面對產能過剩
根據各車企目前已經公布的規劃,到2010年,國內14家主流汽車企業的產能儲備之和將高達1582萬輛,而目前我國汽車銷量尚未達到1000萬輛,對比之下,巨大的產銷能力差清晰不已。產能過剩,已然成為需要積極面對的問題。
記得上一次提到“產能過剩”這個詞要追溯到2005年,當年由于國內汽車產能嚴重過剩,導致終端市場經銷商遭遇庫存及銷量的雙重壓力,生存環境惡劣;上汽為自主品牌設立的公司遲遲沒有獲得發改委的批準;吉利在甘肅的投資機會慘遭擱淺。從目前國內十幾家車企翻倍增長產能的情況看,我國汽車業明年將再次面對產能過剩情況。
誠然,企業發展需要不斷壯大,產能擴大被視為最為直觀的參數。且在上半年車市整體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在百年難遇的好形勢下,受制于產能必然無比窩氣。然而擴產或縮產,也需要分情況而定。有些企業擴充整車生產線,有些企業只是對此前相對弱勢或緊缺的零部件擴產。
對于自主品牌,在核心技術層面尤其是動力總成,其實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來自對外采購,一方面是自己沒有研發出實用的產品,另一方面也是條件的限制。事實上,對于已經有研發成果的自主品牌而言,擴產能用于發動機、變速箱都動力總成配件上的生產,是值得鼓勵的。盡管一切從頭開始,將會耗資巨大,但趁著時下自主企業大好的發展形勢,此時一搏或將受益無窮。
合資品牌在金融危機下表現出的謹慎與穩重,并不是說怕了,中國市場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最后的一塊增長市場必然小心翼翼。在多年品牌價值的積累下,合資企業時下最重要的并非走量,而是大局觀的把握。產能的縮放,一舉取決于各自的表現,以及下半年的規劃。
再來看終端市場,企業每次提高銷量任務或是擴大產能,對大部分經銷商而言,都將引起一場驚慌。產能的提升,是否意味著壓庫情景再現?巨大的資金流壓力、高額的利息、為回籠資金走價格戰路線等不堪回首……
盡管大部分專家都對下半年表現持觀望態度,但2009年的車市已經被染上了特殊色彩。在經歷了激蕩的2009年之后,各車企如同一下子被提高了一個層次,同時給了大家一個總結與施展的機會。根據2010年的產能規劃,產能過剩成為必然,關于價格戰歸來的言論已經在坊間悄悄流傳。
但從另一方面看,消費市場仍然具備有購買力,2010年車市不會出現如今年般的兇猛增長,車市將趨于穩定。而此前一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細分市場,也將伴隨這股潮流孕育成熟。企業需要做的只是把握大方向基礎上,更好地去討好、取悅消費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