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汽車產業技術進步,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節能減排,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五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
“在洋人屁股后頭追,怎么追都追不上,咱們得找準方向,在前面等著他。”在科技北京發展(香港)建設座談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表示一味忙著趕超別的國家,不如共同發力做一件有利于民族發展的事。
6月12日,北京市邀請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出席“科技北京”發展建設座談會,征求意見建議。以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應該有自己的東西、有結合國情的原創,成為與會院士的共識。
“這需要一個共同研究的創新環境。”“不能孤立發展,要聯合起來。”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不約而同地表示各領域協同作戰不只是“1+1>2”的功效。
“立項的時候很熱鬧,立完項就各管一攤了。”顧國彪認為,以往一個大項下有若干小項目,經過海報、海選、海評,大部分情況就是分項目分錢,互相協調、統籌發展的少。在他看來,拿出能夠引發社會生產方式變革的科學技術,途徑之一就是結成聯盟。“這樣的聯盟是以互利共贏為基礎。拿發展新能源來講,風能和太陽能都屬于不穩定能源,不能夠連續發電,儲能成為一個問題。而電動汽車上的電池則有望成為流動著的社會儲能系統。如果新能源與電動汽車經過智能電網結成聯盟,那各自的應用和發展對聯盟內的其他部分將是極大的促進和推動。”
“要與國情相符,不能盲目效仿國外”的觀點也引起了在座院士的共鳴。面對現在的物聯網熱、智能電網熱等由發達國家新政引起的風潮,院士們一一列舉出自己掌握的行業形勢并做出冷靜分析。
“我國在物聯網領域并沒有后發優勢,現在80%的核心芯片靠進口。”劉韻潔提醒道。
“換電池的方式比建充電站更符合中國老百姓對電動車的需求。”江億表示中國和美國對于汽車的日行公里數要求不同,推廣方式也應各異。
而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則認為,純電池動力還有諸多弊端,而“增程式電動汽車是目前向純電動車過渡的最佳車種”。
“中國是電池大國,如何成為電池強國?”江億的這一問并不局限于電池領域,在從大國到強國的轉變中,他認為,不盲目跟風、找準市場脈搏的“原創技術”才能真正“在國際上稱王”。
參與互動(0) | 【編輯:陳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