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汽車技術上的差距,也是新能源汽車的差距。
盡管國務院此前已經決定,將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但當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說出“政府將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家庭”的話時,還是讓人眼前為之一亮。我愿意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新能源汽車進家庭”。因為近二十年前,正是“轎車進家庭”理念的推進,打破了汽車是奢侈品的落后思想,釋放藏在家庭背后的巨大消費需求,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的突飛猛進。
私人購買補貼,意味著一種市場路線的確立,打開原始動力源的輸出通道,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當然,十多年前,人們對家轎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強大的需求,只需思想防線一放開,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但新能源汽車目前還不存在這種市場基礎,因此政府對私人購買的大力補貼是必須的,補貼力度不夠,政策便會陷入無能狀態。這也是發達國家推行新能源汽車的既有經驗。除此之外,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也需大舉配套,否則,最環保的電動車便無法落地。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很糾結的問題還是必須厘清。首要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水平尚處于一個很初級的階段,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而不是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除了核心的動力技術之外,在傳統汽車技術上的差距,也是新能源汽車的差距。因為新能源汽車首先必須是汽車,必須在安全性、舒適性、外觀等方面,達到和傳統燃油汽車同樣的水平,才能吸引到消費者。否則,雖然有補貼,但買來一輛破車,這是消費者不會干的事情。在這一問題上,國內廠家也需謹慎些,否則隨便出手,會壞了市場和口碑。
由此延伸出來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是否應該中外有別。如果不保護本土品牌,那國外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同樣將獲得先機,更能從政策中獲得利益。豐田一年生產銷售的混合動力汽車都在百萬輛以上了,國內卻還鮮有真正面對市場的車型,如何抗衡?不過,從國家和消費者來看,放開市場,鼓勵競爭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國家要的就是減少汽車業對石油的依賴,更好地節能減排,消費者要的是好的環保汽車產品,因此何必分品牌的洋土?
另一個問題則是,由于上述瓶頸的存在,即使有補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育估計還是會很慢,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形成足夠大的市場規模。因此,國家可能還需強制性的措施。例如強制居住區停車場都要裝電動車充電設備,從某一個時間點起,強制所有的汽車都至少必須是弱度混合動力等,以強制手段保護和推動市場。
但所有這一切,離不開“新能源汽車進家庭”這個市場原點,這也是歷史的起點。(陳志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