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企近日紛紛收到來自工信部的《關于調查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有關情況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被調查車企要把2009年4月1日至今的投資項目建設內容、開工時間等逐一登記,在今年1月30日前報送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工信部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稱,此舉是為更好地管理汽車行業,希望通過調查充分了解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情況。
汽車主管部門做產能摸底調查,其實全是“馬后炮”。按照我國汽車管理辦法,所有興建、擴建項目,一律是先由國家管理部門批準,然后才能動工興建,其投資規模、建設內容、建成時間等,都有嚴格規定,不能擅自違反。作為國務院汽車管理部門,工信部對這些事情應該“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才對,怎么反而發通知向下面企業做調查,這豈不是“問道于盲”?或者是明知故問,考驗企業老實不老實?如果真的一概不知,卻在那里做宏觀管理,豈不是在“以己之渾諢使人之昭昭”?
其實,“產能過剩”問題,對中國汽車工業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中國汽車業一個“成長的煩惱”:一會是產能過剩,一會是產能不足。不過企業最多的擔心是產能不足,而管理部門最擔心的則是產能過剩。
今年下半年以來,宣布投資建設第二、第三工廠的企業可謂層出不窮,東風日產、神龍、華晨寶馬、北京現代等都宣布了要擴大產能的計劃,還有廣汽菲亞特長沙的50萬輛新建項目。最新的消息是,1月20日東風本田第二工廠在武漢簽約,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聯袂出席儀式。消息稱,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設計能力24萬臺,初期投資11.5 億元,形成6萬臺能力,2012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后,東本將具有30萬臺生產能力。
寶馬是在猶豫多年后,終于下決心開建的第二工廠;東風本田更是以謹慎著稱,自2005年成立以來,堅持“精益投資”理念,盡管銷量連續翻番,由2萬輛上升到16.5萬輛,仍然堅持“改造”生產線,而沒有投資建立新廠。現在在中國“井噴”的汽車市場面前,也終于繃不住了。
現在不僅在湖北,幾乎所有的汽車興建擴建項目,都有省委書記、省長出席,甚至是四大班子一齊前往助興,可見汽車擴大產能還有多么堅強的“社會基礎”。
產能過剩不過剩,直接的體會者是企業,對企業而言,他們是“如魚戲水,冷熱自知”。認真考察一下,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是來自于市場銷量。早先的事情就不說了,2002年、2003年中國汽車市場連續井噴,多少企業扼腕悲嘆產能不足,立即引發了一場“盲目投資”高潮,上下一片擔憂產能過剩,原本高調宣布在華增加投資60億歐元的德國大眾,甚至將中國比做“第二個巴西”。然而2004年中國車市陷入低潮,很多車企都悄悄地取消了投資計劃,中國沒有如大眾所愿,變成“第二巴西”,很快又進入了下一輪高增長期。
現在,企業投資擴大產能的積極性為什么這么高?動力來自市場。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在近千萬輛的基數上再增47%,一年凈增四個百萬輛,可謂空前絕后,不是親自經歷,簡直萬難相信。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實現第一個產量百萬,用了26年時間,等于說今年一年做了過去104年的事。賣汽車如同賣蘿卜白菜,不挑不撿,不管企業營銷能力如何,只要有產能,生產出車子就都能賣出去,家家企業都在為產能不足而苦惱,誰能不饞這一塊“肥肉”?而且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全都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幾乎所有專家都放言中國汽車市場至少還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長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以及所在地政府能不加緊投資擴大生產能力嗎?
現在大家投資,可以說既盲目又不盲目,說盲目是因為沒有人能對未來看得清楚,即使是站在全國高度上的管理者,也不能給出中國汽車市場三、五年以后的情況的預測,甚至連下半年的銷售情況,都做不出準確預測。從這個概念講,大家都是盲目的。但是,從過去的高增長看未來發展趨勢,大家又都不是盲目的。再說,現在企業的投資往往都是“一次規劃,分步投資”,雖然宣布要投三十萬、五十萬,但并不是把錢一下子都砸下去。企業現在都不傻,都會一邊走一邊看,根據市場變化,見事不好,就會立即收韁繩,統計數字與真實情況是有距離的。
再說,如果統計數據真實,調查也是“馬后炮”,投的已經投了,待你的通知幾上幾下后,黃瓜菜早就涼了,與事無補。在市場經濟國家,產能問題純屬企業自己的事情,沒有其他人管,政府是政府,企業是企業,政府制定政策,企業研究政策、適應市場。只有在我們國家的體制下,才要勞頓管理部門費心,好像“老子”總是操心“兒子”的錢包,害怕他亂花。中國汽車近二三十年的情況證明企業產能問題,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大可不必操心。特別是對合資企業,更沒有必要多操心,他們50%的股比不會亂投,沒有誰會比資本家更操心自己的錢包,在投資上,跨國公司比我們更謹慎。
我們早前已經說過,從長遠看,在相對一段時間內,中國不會出現絕對產能過剩,只會出現相對產能過剩,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空間究竟有多大,未來是2000萬,還是3000萬,甚至更高?誰都說不準。在達到2000萬、3000萬輛規模以前,現在的產能不會過剩。在這樣一個發展潛力很難估量、增長速度又非常快的市場上,產能過剩一時還不會成為問題。 (程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