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前國內其他兼并重組相似,周二即將在人民大會堂敲定的“長安與哈飛、昌河重組”同樣被詬病為“拉郎配”,但是,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這個“拉郎配”拉得有理,值得肯定。
“長安重組哈飛昌河”近日之所以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與長安、哈飛、昌河的身份有關,長安隸屬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哈飛和昌河隸屬中航工業集團,三家企業均屬于二級央企,他們三家企業之間的整合,涉及資產百億以上,橫跨重慶、江西、黑龍江等數省市,這種重組并不多見,因此其重組模式有深入研究的價值,如果模式成功,對其他領域的國企重組有可貴的借鑒意義。
今年國內汽車銷量有望突破1200萬輛,成為世界第一,但數字不能掩蓋問題,內資汽車企業“小、亂、弱”的狀況依然沒有根本改觀,內資企業核心技術仍然缺失。再有,在今年各企業趁熱打鐵,大擴產能的情況下,全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大大擴大。在此背景下,工信部推動了長安重組哈飛昌河。這三家的整合真正符合產業整合和國企重組的初衷——減少重復投資,降低風險,做強做大,保值增值。
在長安、哈飛、昌河內部,微型車都是優勢產品,發動機也基本都是1L至1.3L這個檔次,整合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從協同效應的角度看,此次重組甚至比“天一重組”(一汽重組天津汽車)或“上南合作”(上汽重組南汽)的意義都要大。長安、哈飛、昌河三家企業業務板塊相似,可在研發、采購、制造、銷售等各個環節資源共享,聯合作戰,發揮協同效應。
事實上,外界也不必擔心長安重組哈飛昌河會消滅市場競爭,微車領域還有“老大”上汽通用五菱和東風小康等大企業,加上不計其數的小企業,因此不存在壟斷的危險。
綜上所述,盡管長安重組哈飛昌河的效果還需要未來觀察,但其意義深遠,模式可供后來者借鑒,如不鼓勵反而助長真正“拉郎配”的風氣,對中國汽車競爭力提高不利。(楊開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