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在剛剛過去的7月,重點汽車企業的銷售不僅沒有衰退的跡象,反而由小排量車帶動的結構性增長轉向了全面市場增長。幾乎所有的汽車企業都發出了“下半年車市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感慨。同時,企業的利潤也正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產能擴張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僅僅半年前,大部分的汽車企業還在為制定今年的產銷目標所困。但在上半年汽車產業復蘇跡象明顯的趨勢下,汽車廠商已開始為未來的產能謀劃宏偉藍圖。
然而,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日前提出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警示,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對于多個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既有盲目投資問題,也有結構性原因。
擴產已成趨勢
在中國汽車市場繁榮的前景下,汽車企業仍在爭取產能的擴張,擴產顯然成了大勢所趨。
日前,數家主流汽車廠商曝出了壯觀的擴能計劃。長安汽車日前宣布了兩個月內的第四次擴能計劃,四次擴產總投資117億元。奧迪也傳來消息,計劃今年9月在中國開設新工廠,計劃投資10億元人民幣,預計產能達10萬輛;上海大眾也傳來消息,其南京工廠新增產能20萬輛,建成后上海大眾的產能將突破100萬輛……
汽車廠商重新大手筆的擴產,主要歸功于國內汽車市場的迅速復蘇。受國家經濟回暖、政策效應和市場剛性需求的拉動,7月,汽車產銷一改往年淡季的走勢,走出一輪強勁的淡季不淡的行情,1-7月,汽車產銷雙超700萬輛,乘用車仍舊是增長主要動力。
“在汽車產銷旺盛的誘惑下,一些汽車廠商對產能的需求也在變化,新的方向是儲備產能,只是如何消化掉這部分產能還沒有哪家企業提出好的計劃。”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說。
自主品牌“角力”
在今年新增銷售的乘用車中,自主品牌無疑成為了拉動汽車消費市場的一大引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朱一平表示,1-7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240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72%。
在銷售規模、市場份額等被作為企業生存標準的情況下,自主品牌企業實現產能規模擴張的計劃也應運而生。
比亞迪在日前新建第三汽車生產基地的消息,將其推向風口浪尖。該基地計劃建設年產量約40萬輛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新生產廠房,預計2011年產能將達到80萬輛。對此一位比亞迪的內部人士表示:“比亞迪近年來發展迅速,于今年上半年銷量達到17.68萬輛,同比增幅達176%,產能翻番勢在必行。”
無獨有偶,吉利也提出了2010年產能將達100萬輛的口號,長城汽車在天津開發區西區的新基地已經低調開工,規劃產能50萬輛,建成后長城汽車的產能將提升至85萬輛。
不過,與合資企業產業趨于飽和相比,大部分自主品牌廠商目前并不存在嚴重的產能緊張問題。統計顯示,2008年國內自主品牌轎車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55%,大部分產能處于空放狀態。
“過剩論”再起
亞運村汽車市場商務信息中心主任郭詠認為,今年以來,熱銷車型一直處于排隊等車的狀態,各經銷商的庫存嚴重不足,這說明市場需求非常旺盛,遠超出了市場供應。
然而,這一建立在汽車組合政策刺激下的產能擴張,背后可能蘊含著新的風險。
根據各車企公布的規劃,到2010年,國內14家主流汽車企業的產能儲備之和將高達1582萬輛。據中汽協預測,今年我國汽車產業全年總銷量將在120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年銷量在1000萬輛左右。而按照汽車產業規劃中要求的保持每年10%的增長,2010年的銷量將達到1320輛左右,有將近250萬輛的產能空置。
與此同時,今年汽車企業超常規的擴張之舉,又恰恰與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細則要在2011年的規劃期內,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的規劃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細則》中規劃的前提是鼓勵通過兼并重組,而并非鼓勵自身擴張。“誰也不愿意被吃掉,搶先在產能做大,逐步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也是眾多企業的無奈之舉。”賈新光說。
事實上,產能過剩的預警關鍵在于明年汽車市場銷售的預測。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于今年車市銷售一直難以預測,如今成交量的大幅增長,實現總銷售1100萬輛在業內已達成共識。但明年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實施還存在變化,對于汽車市場增長的預期還處于模糊的階段,能否保持今年20%的增長還沒有定論。
針對明年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局面,市場人士認為,明年汽車產業政策還將延續,其中“汽車下鄉”政策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目前很多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微車項目上,利用微車在三、四線市場的需求增長規避產能過剩的風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