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經驗看,國家對各支柱性產業實施政策引導幾乎是同步進行的,比如石油、機械、冶金等行業,不論是結構性調整,還是拉動市場消費,類似的規劃策略在不同行業展開。因為我國的相關產業特點和發展現狀很相似,尤其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家會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產業施以特別“關照”。
因此,汽車業的兼并重組戰略可視為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步妙棋。這比靠增加流動性造成資產的進一步泡沫化要安全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政府對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戰略走對了。
對車企來說,要走好這步棋首先要從思想上進行一次解放。北汽控股總經理汪大總就認為,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說,在這場危機中開展國際化兼并和重組的關鍵就是解放思想,在整合過程中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思維。例如“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統一思路就值得當下汽車企業借鑒。
在國家有意的推動下,汽車產業的兼并重組大幕已然拉開。不過遺憾的是,汽車業的兼并重組仍然步履維艱,障礙重重。雖然出現了較為成功的案例,但是仍然沒有深入,并形成趨勢,也遠遠沒有達到國家的設想。這時就需要中央政府進行實際引導。如果僅象產業振興規劃上說的那樣只是鼓勵支持而無具體指導,難以清除這個過程中的很多障礙。
目前來看,跨區域和單一區域內的并購重組正在同時進行,看起來有些無序。記者個人認為,先讓地方企業重組,可以有效地解決散亂差、重復投資、自相殘殺等問題。而對于跨區域重組,中央政府就需要做好敲邊鼓的人,牽線搭橋,提供方便,保障兼并重組順利進行。
正如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所說,“我們不會為了并購而并購,會在政策引導下,堅持自己的戰略和經營原則,按市場規律進行重組,積極,但不盲目。”
但同時,風險也是另外一個老生常談卻不能回避的話題,特別是在抄底海外汽車資產的舉動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最近就在廣州表示,中國汽車企業在控制技術、融合品牌等能力上有待加強,目前并不具備收購國外車企的實力。他指出,連續八、九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中國汽車行業其實已進入產品調整和管理調整階段。歐美多家老牌車企申請破產保護對中國汽車行業確實存在機遇,但收購不僅是買進固定資產,而且還要考慮如何消化人家的技術、維持品牌管理、提升它的價值。這些才最考驗企業的并購實力。如果不具備控制技術、發揮技術、解決勞資關系、延續品牌的能力,那就先得冷靜下來,發展壯大自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