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似乎已經成為國內汽車大集團重組的“香餑餑”,諸多大型汽車公司的爭相示愛讓整個業內感覺到重組華晨已是刻不容緩。這種趕鴨子上架的情況再次在中國汽車產業上演,雖然并購重組已經成為國內汽車業的大勢所趨,但這樣無法讓人看到清晰戰略的重組多半不會成功。
當前支持華晨將被重組最主要的說法是華晨“差錢”,而且差得不少,理由是第一個與華晨傳出緋聞的是廣汽,但這家手握巨額現金,且雄心勃勃的汽車公司最終選擇的是更具現實意義的長豐汽車。這更證明了華晨差錢還差得不少。
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對于規模尚小的華晨汽車而言,要想保持獨立自主發展的地位,就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產銷能力。雖然今年前5個月華晨的同比增長為19.6%,銷量達到12.2萬輛。但銷量中大部分是由盈利能力偏弱的小型車支撐,在華晨擴張產能的需求下,無法支持長遠的發展。
但賣小車多并不等同于不賺錢,在金融危機環境影響下,從全球范圍內,最具抗風險能力的汽車企業都是專攻小車的企業,如菲亞特和鈴木。雖然規模無法和主流企業相比,但華晨已經成為50萬量級的汽車企業。目前華晨擁有包括中華轎車、金杯海獅商用車、華晨寶馬和15萬輛A級車等4個生產基地,并計劃對華晨寶馬、金杯進行擴產,還將在四川建造一個年產21萬輛的新廠。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現,華晨汽車的總產能將從現有的不足50萬輛,提升到80萬輛。
可以看到,與其說一汽重組華晨沒有戰略上的可能,還不如說一汽壓根就不愿意重組華晨,或者華晨至少從目前來看還沒有走到需要被重組的地步。既然連江淮、力帆、眾泰這樣規模的企業都能夠偏安一隅,為什么華晨就不行?
華晨與其他幾家主流汽車企業相比,目前最缺的不是錢,而是清晰,可延展性的產品戰略。在華晨最主要的兩大板塊:中華轎車和華晨金杯中,中華汽車現在仍在三年前的產品規劃中挖潛,包括駿捷FRV、駿捷CROSS和基于該平臺的FSV三廂車都可以看出“吃老本”的跡象;而華晨金杯的商用車則主要源于MPV細分市場在中國已經徹底被邊緣化,將來的發展潛力有限。
這和吉利、奇瑞、比亞迪等紛紛進軍高端車以及大打品牌戰略形成鮮明反差。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華晨雖然差錢,但并未到需要被重組的地步。穩定的銷量、華晨寶馬的強大贏利能力和遼寧省的支持成為華晨得以繼續的三大利器。不過和國內其他主流自主品牌相比,華晨的產品規劃顯得力不從心,且后續發展乏力。
華晨今年前5個月的盈利是華晨不會被重組的最大理由,但這并不能保證華晨下半年或者明年仍會保持贏利。華晨已表示近期將公布未來產品的重大規劃,包括新能源車的規劃。但如果屆時不能讓外界看到華晨的明確戰略和方向,也許明年華晨將成為退潮后的第一個“裸泳者”。(何醒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