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 驗“正身”
目前,市場上二手車交易渠道比較多,這就需要購買二手車的準車主多個心眼兒,在購買車輛時要認真核查車輛的“合法”身份。
首先,通過檢查賣主的身份證可以判定賣主是否對所賣機動車擁有使用權和支配權。還有,要留意車輛登記證明,必要的時候可以致電車管所進行核實;其次,還需要賣主提供原始的購車發票,以防買到不正當來歷的車。要看機動車牌號有無涂抹更改的痕跡,是否與行駛證上登記的號牌一致,車架號也應該與行駛證上登記的號碼保持一致;最后,還要看車輛的各種繳費證明,包括購置稅和車船使用稅完稅證明等。
明察秋毫 看車況
除了確定了車輛的“合法”身份外,最重要的還要看車況。首先要查找事故痕跡與隱患,比如要掀開車內地毯,查找下面車身是否藏有硬傷;查看全車線條是否流暢,因為汽車一旦發生刮蹭或碰撞,車身線條是最不易修復勻稱的;還要看車身各部位密封膠是否完整,與原車焊接點是否完整;其次,可查看輪胎磨損程度,尤其是前輪。假如花紋扁平,邊緣已全無棱角,說明原車主駕車的習慣粗野。這樣不僅輪胎本身狀況不佳,更透露出全車的整體狀況會有很多問題;再者,還要看車輛發動機外觀與運轉情況。啟動發動機,觀察排出氣體的顏色,假如排出的氣體是黑色或藍色,則要謹慎購買;最后,還要檢查車輛行駛性能。駕車行駛一程,并且等發動機上升到適當的溫度,仔細傾聽發動機的聲音,盡可能頻繁地轉換車速,查看在加速與減速時車輛的反應。
保險違章 也要“審”
選好二手車后,不能算萬事大吉了,最后還要留意車輛保險有無上齊,以及違章記錄是否都已繳費,以免后患。因為有些事故車,由于沒有上足保險,使用時出了事故,面對巨額的維修費用,車主才選擇了賣掉車輛。這兩種情況也都能體現在保險金額上。還有就是可以通過保險公司查到車輛在保險期間內的出險情況,能對事故歷史了解得更透徹。還有,在車輛過戶之前,還要到交管部門查詢車輛違章記錄,有未交清的罰款,必須要求原車主繳納。因為曾有車主發現自己花幾萬元買的二手車,其違章記錄加上滯納金也已數萬元之多,再找原車主已無處可尋,白白吃了大虧。
新手開練 需整備
對于“本本族”來說,購買一款二手車,一方面可以滿足購車的夢想,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練車技。這類車輛的選擇多半是經濟型車,二手市場的工作人員表示購買這類車輛之后的整備很關鍵,比如對于轉向、制動、點火、離合等系統的整備,確保車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配備好應有的警示牌、滅火器、實習標等。
怎樣判斷調表二手車
購買二手車是件非常慎重的事兒,不僅要精挑細選、認真辨別,還要留意汽車行駛里程表是否被調過。因為行駛里程數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輛二手車的“殘值”,因此,需要掌握這方面的辨別方法。
支招一:查資料。如果一臺車一直在4S店做保養,因此可以去4S店查詢相關資料,看一看行駛里程數的有關記錄。
支招二:檢查車輛內飾,注意細節。例如方向盤、儲物盒開關、油門剎車踏板、排擋把手等,通過磨損程度可以大致估計使用情況。
支招三:輪胎。通過輪胎的磨損情況,也能大致分辨車輛的實際使用里程。開了3000公里和3萬公里的輪胎區別是明顯的。
最后,還可以根據消聲器的腐蝕程度、傳動皮帶等細節對車輛的使用情況做個大致評估,這樣,就不會被經過“調校”的假低里程車蒙騙。
二手車過戶手續這樣辦
二手車交易過程中,“過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許多人以為過戶很麻煩,其實不然。據西安市二手車交易中心專業人士介紹,二手車交易過戶本身其實并不復雜,只要車輛通過了車管所的驗車和查驗檔案,便能順利過戶,而過戶的分類有下面四種:
1.單位對個人:需要攜帶賣方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買方個人身份證、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
2.個人對單位:需要攜帶賣方個人身份證、買方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
3.單位對單位:需要攜帶賣方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買方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
4.個人對個人:需要攜帶賣方個人身份證、買方個人身份證、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但如果是外地個人購車,則需要提供身份證及有效期為一年的暫住證。
據悉,除此之外,車輛過戶還分本地和外地。
1.本地過戶:辦理時需要詳細填寫機動車轉移登記申請表和機動車所有人信息登記表。買方如是個人,則需居民身份證復印件;如是單位,則需組織機構代碼證的復印件。一般規定,如是個人購買二手車,需要本人到場,如不能到場,需要有代理人持相應的證件,此外還需要攜帶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機動車的數碼照片、過戶發票的第一、二聯、機動車驗車單。帶足這些單據證明,就可以到窗口辦理本地過戶了。
2.外地過戶:攜帶并填寫的有機動車轉移登記申請表、機動車轉籍代理委托書,買方的身份證件需要復印兩份(個人是居民身份證,單位是組織機構代碼證),賣方則需提供與其住址相符合的所有人的身份證復印件、機動車登記書、機動車行駛證及復印件、過戶發票第一、二聯及交費憑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