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車皆降,為何它們獨“加”?當車市“降價風”勁吹,為數不多的加價車型便成了“出頭椽子”。最近,不少由車主自發組成的“反加價聯盟”在網上風行。發起者宣稱,一些加價車的廠商采用了“饑餓營銷”,人為制造了車源緊張,以達到加價賣車的目的。“加價不停止,我們不買車。”他們表示。
對此,汽車廠商的反應是“冤”。“我們是被饑餓了!”部分被指采用“饑餓營銷”的廠商對此解釋。
“反加價聯盟”火熱
車主:別人降價,你們為啥加價
“發帖半個月,被頂了30多頁,回帖超過2000個。”小楊是金華的一位白領。5月下旬,她在國內一家著名論壇發帖,號召網友抵制某品牌SUV的加價行為,反響出乎意料。
3月,小楊在當地預訂了這款車。“付訂金時,銷售員告訴我,等待兩個月左右便能提車。”可是5月初,當小楊興沖沖找到經銷商,準備提車時,卻被告知“加價2萬才能提車”。一氣之下,小楊拒絕了加價請求,并在網上發帖,成了“反加價聯盟”的一員。
“為什么別的車型都在降價,這些車還要加價?”5月中旬開始,“反加價聯盟”開始在各大網站、論壇上出現。這些聯盟一般由車主或準車主組成,通過論壇發帖、建立QQ群等方式,約定“加價不停止,我們不買車”。
今年春節過后,曾經刮遍車市的“加價風”逐步消退。到了5月,日系車率先降價,引發了各大汽車品牌的一輪優惠、促銷風潮,市場上加價、加配置車型大幅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仍需加價的少數幾款車型成了“出頭椽子”。
昨天,記者在百度上搜索“反加價聯盟”,得到了9200多條結果。“如果春節時加價,是因為需求太旺盛的話,如今車市淡了,還有什么理由加價呢?”一些參與者認為,少數車型的加價,其實是廠家及經銷商有意為之。“這顯然是所謂的‘饑餓營銷’,比如廠家有意縮減產能、經銷商囤貨,故意造成緊張氣氛,為的只是賺取更大的利潤。”一些“反加價聯盟”的成員表示。
產能遠遠跟不上需求
廠商:我們是“被饑餓”了
目前市場上因為需求太火而要加價的車主要是三款:Q5、途觀、新高爾夫6。記者采訪后發現,對于“反加價聯盟”的質疑,廠家、經銷商則一個勁的喊“冤”。
“我們哪里不想賣車啊,我們店里還有大約200個訂單,排隊估計要到年底。”杭州一家4S店的負責人表示,盡管5月過后,供應量有所上升,從每月20臺上升到30臺,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每天都有人來托關系,我們怎么平衡?干脆一碗水端平,統統采取市場價銷售(記者注:比指導價貴2萬元左右)。”
那4S店是否存在囤貨現象?“不可能!”這位負責人說,“每提一輛車,4S店都必須把一定量的資金押給廠家。如果囤貨,每個月的利息損失就不好說,沒有經銷商會傻到囤貨。”
接受記者采訪的數位廠方人士,也是齊齊喊“冤”。“新高爾夫6,2010年平均每月產能為5000輛左右,相當于年產6萬輛,但總訂單數超過了10萬輛。”該品牌浙江區域負責人表示,“6萬輛的數字,去年年末就定下來了。廠家定這個數,也是根據生產線產能、配件供應等整體考慮的,年內不可能做大幅調整。”
在他看來,讓消費者“餓”著,最大的原因還是產能跟不上。“如今廠里新的流水線還來不及上馬,老的生產線都在加班加點,可以說已經滿負荷了。哪怕有20萬個訂單,我們也生產不了更多的車。說我們饑餓營銷,倒不如說我們被饑餓了。”
失去耐心換了車
業內人士:別讓加價“害”了好車
“產能跟不上訂單是事實,但等車時間過長,一些人可能會失去耐心。如果其間有其他實力車型上市,那就更難說了。”汽車業內人士表示。
“今年1月下的訂單,等到花兒都謝了。”訂車近6個月,杭州、紹興、金華的4S店,她都托了關系,可還是沒能拿到車。最終,杭州車主小萍從4S店拿回了訂金,放棄了。“那天去4S店問,說至少等到明年。天哪,我實在是等不起。”小萍說。
記者也采訪了數位預定熱門車型的車主,發現不少人不愿意加價提車,轉而投向其他品牌,或暫時擱置了購車計劃。在他們看來,沒能開上心儀的車,留下了不少遺憾。
“無可否認的是,目前仍在加價的車型,都是受關注的好車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像幾年前的雅閣、凱美瑞、RAV4、CRV等都曾因為太火而加價,不過隨著產能增加、更多競爭對手出現、市場的變化而漸漸歸于平靜。“在去年市場近乎瘋狂的情況下,加點價許多人還能接受,但今年形勢不好,許多車都開始大幅優惠,大家的心理預期就不一樣了。如果堅持加價,消費者可能就不易接受。”
在汽車消費成熟的國家,汽車消費模式一般為訂單訂購為主,通常不會賣現車。這樣買賣雙方對于價格、裝飾事先都會有非常周詳的合同約定,可以避免加價、加配置的現象發生。“雖然國內尚不具備類似消費模式的條件,但相信以后,市場肯定會更加成熟。”這位人士同時表示。(記者 趙路)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