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汽車消費已進入日常家庭生活。但與此同時,消費者關于汽車銷售及售后服務質量的投訴也日益增多。市消保委日前對汽車服務企業消費維權狀況進行了調查,并于昨日公布了當前汽車消費中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八種表現形式。
1.合同設置"霸王條款"
許多消費者反映,在與汽車經銷商簽訂購車合同時,合同中設置的有些條款只對經銷商有利,有些甚至與法律相悖,構成"霸王條款"。
[案例]
如購車合同中規定:"在合同履行期間因買方原因導致本合同不能繼續履行,賣方有權隨時終止本合同,沒收全部定金,并有權另行要求賠償賣方因此遭受的損失。如賣方因自身原因,未能在本合同規定時間交付車輛,則向買方無息返回定金。""交車時,如買方訂購的型號車輛因廠家原因調整配置導致銷售價格上漲的,買方同意按廠家公布的調整后銷售價格付款提車。"
2.搭售、"饑餓營銷"讓消費者多掏錢
對于熱賣車型,生產廠商和4S店一起采取"饑餓營銷",普遍采取加價提車、買車搭保險、買車搭裝潢等經營策略,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
[案例]
消費者張先生于今年4月選中某日系品牌汽車,汽車4S店銷售人員要他先支付1萬元定金,訂車周期要一個半月左右。如果張先生要馬上提現,必須在原車價基礎上加價8000元,或者在4S店加做1.2萬元裝飾。想想新車還要等1個多月,無奈之下,張先生最后選擇加價8000元提車。
3.夸大宣傳汽車節油
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燃油經濟性已經成為大部分消費者購買汽車的首要考慮因素。因此,不少4S店將"節油"作為主要宣傳賣點。
[案例]
消費者王先生挑選了某品牌汽車,就是因為看中其每百公里僅需6升油。可是實際使用中他發現每百公里油耗要10升以上。王先生認為4S店夸大宣傳,要求退車。但4S店解釋該款汽車每百公里花費6升油,要在等速(一般在每小時60至90公里之間)、無風、平直路面、空載、關窗、不開空調等特定環境下才能達到。王先生只能無奈搖頭。
4.違規扣押車輛合格證
近年來,由于汽車經銷商現金流壓力,汽車市場普遍存在廠家擔保、經銷商以新車合格證向銀行抵押貸款的做法,導致消費者在購買新車之后不能上牌,為此承擔了巨大風險。按照保險公司的盜搶險免責條款,車輛無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核發的行駛證或車牌號,不在理賠范圍。同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車輛未按規定時間上牌的違法行為要進行處罰。
[案例]
消費者鄭先生于2008年10月20日花費9.3萬元購買了某品牌汽車,當時經銷商以合格證暫時未到為由,只向他提供了合格證復印件,孰料這一等就是9個多月,鄭先生多次被交警處罰。
5.汽車翻新后出售
一些新車在物流過程中會出現凹痕或刮擦,4S店翻新后將這些車當新車賣給消費者。
[案例]
消費者陳先生于今年4月購買了某品牌汽車,5月初自駕游回來進行例行保養,4S店工作人員指出新車左側有補漆維修痕跡。陳先生這下納悶了:新車購買才1個月,從沒有出現過任何刮擦碰撞事故,怎么會出現補漆維修痕跡。他懷疑新車補漆維修可能發生在4S店新車交付前,于是要求4S店退車,并賠償相關損失。4S店認為新車在交付前已經過車主檢查確認并簽字認可,新車交付時不存在任何外觀質量問題,不能排除消費者人為原因造成。最后經消保委調解,4S店從安慰車主角度考慮,送一次免費保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