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澳大利亞DSI剛剛經過5個月的“蜜月”,吉利就迎來“婚后”煩惱。近日,記者從知情人處獲悉,由于在破產前和破產后研發人才大量流失,DSI的多個變速箱產品開發停滯,后續開發能力可能喪失。對于自動變速箱企業來說,“不育”意味著永遠失去未來競爭力。
研發人才基本流失
DSI創辦于80年前,是專業的變速箱企業,擁有年產18萬臺變速箱的生產能力。由于其獨立于整車企業,且只生產變速箱一類產品,因此極為倚重研發能力,也就是說,DSI需要不斷研發出新產品,才能取得穩定客戶。
恰恰在研發能力上,20年來DSI經歷了數次波折,使得后續研發基本斷頓,這是造成被收購局面的重要原因。
從1957年開始,DSI被博格華納收購,改名“博格華納澳大利亞公司”。上世紀80年代開始,DSI的經營不斷出現險情,1987年博格華納出手賣給了英國輪胎和橡膠公司,2002年DSI的所有者又變成后來垮臺的ION公司。
這兩次易主,使DSI的研發人才損失過半。2006年ION公司垮臺后,DSI更流失了最大客戶福特。隨后DSI再次尋找到雙龍這個客戶,不過由于雙龍總量規模較小,DSI境況大不如前。更可怕的是,今年1月,雙龍宣布進入破產程序后,DSI也應聲而倒,這家獨立自動變速器供應商在今年2月末進入破產程序。
DSI的人才流失潮在2006年后愈演愈烈。知情人告訴記者,在2006年前后,奇瑞接洽ION公司,從DSI挖走了部分研發人員,成立了奇瑞澳大利亞研發中心。目前擔任奇瑞汽車研究院副院長的朱新潮當時正在DSI擔任高級研發主管,他被奇瑞挖到澳大利亞研發中心負責人后,也帶走了一些人才。今年2月DSI破產前,又有一批工程師加盟奇瑞。目前DSI內,占總員工1/6的研發中心幾乎成為空城。
新產品開發停滯
研發人才3年來大量流失,DSI計劃中的新產品開發計劃自然停滯。
記者了解到,目前DSI擁有的成熟產品是4速變速器和6速大扭矩自動變速器。而7速自動變速器、8速自動變速器、DCT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和CVT無級變速器的研發僅停留在概念開發層面,目前尚未到產品開發階段。事實上,在2006年時,這4個產品的開發便已是目前的進度,也就是說,3年來,DSI沒有后續開發。
知情人表示,吉利收購的時候只看到制造基礎,并沒有考察后續研發能力,對新產品的研發水平和前沿性也沒有過多考慮,才會產生如今的問題。“從2月中旬到3月中旬敲定收購,一個月的時間能怎么考察呢?”該人士反問記者。
事實上,DCT和CVT是近年來汽車行業的熱門名詞,特別是DCT,為當前自動變速箱領域的領先科技,但身為專業的變速箱公司DSI卻沒有此類產品,競爭力自然大幅下滑。
“從前兩年情況看,DSI的制造基礎確實保持得不錯,工藝也很優秀,其4速變速箱給國內企業配套也綽綽有余,但關系到企業未來的人才確實走了不少,比較遺憾。”菲亞特動力中國區CEO沈暉告訴記者。沈暉此前曾擔任博格華納中國區CEO,對DSI狀況熟稔于心。
記者了解到,上汽、一汽、東風此前曾獲邀考察DSI,但由于對DSI總體能力有保留意見,沒有交易成功。近日,記者通過中間人接觸到被收購前DSI的華人獨立大股東。該人士確認,他確實曾有意將DSI賣給上汽、一汽、東風中的一家,但三大企業沒有接手,不過他把原因歸咎為交易方式和價格問題。
“破產自有其破產的理由,要復活談何容易?”資深評論員鐘師不無憂慮地表示。
何以解憂
如何恢復DSI的后續研發能力,真正走到關鍵零部件開發的前沿陣地,這是對吉利的重大考驗。不過這顯然難度巨大,吉利目前的想法是利用現有產品,降低配套成本。
8月15日,吉利控股副總裁王自亮告訴記者,吉利希望利用已有的自動變速箱生產基礎和工藝技術,把DSI自動變速箱全普系的產品移植到中國生產。
2005年,吉利曾開發出小排量、小扭矩的自動變速箱,但至今還未大規模配套。王自亮表示,DSI的自動變速箱至少能形成50萬輛的產能。
不過,如何消化這么大的產能卻不是容易的問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人士透露,吉利甚至委托學會為其尋找自主品牌買家。王自亮表示,除了自身消化外,長城和奇瑞也已口頭表達采購的意思。
不過,按照奇瑞股份董事長尹同耀在今年4月的說法,今年11月,奇瑞自主研發的4速、5速和CVT變速箱都將投產。負責奇瑞自動變速箱研發的正是朱新潮,他和從DSI帶來的研發人員3年前已組成研發小組,專攻自動變速箱,DSI的技術被搶先轉移到奇瑞。
“從短期內看,DSI的產品配套吉利的車型沒有問題,但是更遠地看,DSI的產品已不是主流,如何滿足挑剔的消費者,可能有一些問題。”西南證券汽車分析師表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