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
在稱霸全球汽車市場的美、日相繼陷入巨虧的漩渦之時,青澀的中國汽車業卻逆勢回穩。外界將此歸因于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了刺激經濟的方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更是不吝贊美之詞。
毫無疑問,《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其后出臺的一系列利好,加速了中國汽車業的復蘇進程。眼下,這股政策推動浪正從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蔓延,安徽、北京、吉林等多個省市相繼出臺了地方版的汽車業振興規劃。
在政策的推動下,企業加快了擴張步伐。昨日,廣汽集團與長豐集團正式聯姻,揭開了國內汽車業兼并重組的帷幕。中國汽車業能否借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之際,實現結構性轉型,真正從汽車生產大國躋身汽車強國之列?結果值得期待。
在金融危機之下,海外汽車業正如火如荼地掀起兼并重組浪。在美國,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汽車相繼出售資產;在德國,保時捷和大眾汽車陷入并購恩怨;總部在意大利的菲亞特,則頻頻出手抄底美國汽車業;更多大大小小的汽車企業卷入其中……
與此同時,國內汽車業也是暗潮涌動。今年初,國家出臺了《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規定“鼓勵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長安汽車集團(總稱“四大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兼并重組,支持北汽集團、廣汽集團、奇瑞汽車、中國重汽(總稱“四小集團”)實施區域兼并重組”。隨后,湖南、安徽、吉林省也明確提出有意加快本地汽車業重組,一時間,央企、地方車企重組的“緋聞”四起。伴隨著重組傳聞的,是長豐汽車、江淮汽車、安凱客車股價的迅猛上漲。
廣汽打響第一槍
2009年,國內汽車企業重組第一單花落廣汽集團。記者獲悉,廣汽集團將與長豐集團簽署并購協議。受此影響,長豐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長豐汽車于19日正式停牌。此前,長豐汽車股價直線上漲,4月29以來的13天內累計飆升了62%。
上海證券報獲悉,多年前,廣汽集團就計劃聯姻長豐集團,目的在于借此迅速補齊其自主品牌的短板。《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加速了廣汽集團和長豐集團的跨省“戀情”。
知情人士表示,企業自主發展的欲望和各地政府的意愿不謀而合,推動了廣汽、長豐的重組。今年4月中下旬,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長豐等汽車企業進行汽車產業發展專題調研時強調,當前是湖南省汽車產業發展最好的機遇。要抓緊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調整和振興汽車產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湖南省汽車產業重組步伐;要集中精力,選擇有實力、有資金、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抓緊進行汽車產業的重組。此時,廣汽集團和長豐集團的談判已經進入尾聲。
大力推進重組的,并不只有湖南省。安徽省對于汽車業重組的期望更高。在《安徽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將大力推動汽車企業聯合重組。加大改革力度,支持奇瑞、江汽、華菱、昌河、揚子、全柴等按市場原則在省內進行聯合重組,力爭形成一個產能百萬輛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進入國家重點支持序列。
上海、北京、吉林等省市也有意參與汽車業兼并重組。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財務總監朱根林表示,公司目前無意海外收購,近幾年將集中精力做好國內的重組并購。
對此,國信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家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已明確提出,通過兼并重組,形成2家至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企業集團,培育4家至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由此可見,若整車產能達不到國家重點支持的100萬輛的能力,將有被淘汰或兼并的可能。”
車企跨區域重組主線漸明
今年伊始,政府主管部門就將國內兼并重組放在了重要位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表示,《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將兼并重組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給予重視,希望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并且在具體措施中對兼并方、被兼并方和兼并過程都將給予政策支持。
“國家此次規劃細則中明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正是針對汽車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國金證券汽車分析師李孟滔指出,“據統計,2008年底自主品牌轎車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55%。”
上汽集團一位高層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未來,汽車企業將會越來越考慮兼并重組。如果條件合適,對于產能不足的汽車企業來說,這將是迅速提高產能的捷徑。”與此同時,以前異地建廠的大門也變得越來越窄,甚至幾乎關閉。據工信部《關于加強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的通知》:“現有汽車、三輪汽車、低速貨車和車用發動機生產企業自籌資金擴大同類別產品生產能力和增加品種,包括異地新建同類別產品的非獨立法人生產單位,其中汽車生產企業異地設立分廠必須在兼并現有汽車生產企業的基礎上進行。”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家汽車集團的高層表示,如果條件合理,兼并重組將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捷徑。如上海大眾耗資約15億元收購原南京菲亞特的工廠,在進行生產設備改造后,迅速在南京生產桑塔納志俊,不僅大大節省投資,且加快了新車上市時間。
盡管上至政府部門下至企業對國內兼并重組達成共識,但制約兼并重組的因素依然存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黃永和指出,多年以來,由于體制、政策等多種原因,國內汽車業聯合重組進展緩慢。2000年至今,除上汽、南汽成功并購外的重組案例屈指可數。
“期待(兼并重組)實施細則的出臺,希望通過政策支持,能夠讓兼并方感到比建新廠更省錢,讓被兼并方感到比單獨經營更實惠。通過兼并重組,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董揚指出。
(吳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