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CC加價2萬元、本田CRV加5000元裝飾、奧迪Q5加價2萬元、雷克薩斯LX570加價5萬元、路虎攬勝加價20萬元……就在大部分車型都降價讓利之際,這些“加價車”成為汽車銷售淡季的獨特風景線。為何會有“加價車”?這是中國車市獨有的怪現象嗎?
加價售車,背后有玄機?
“加價車大多集中在SUV車型”
“產能不足是車企‘障眼法’”
“目前加價車有十幾款,但大多數都集中在SUV車型。SUV經過這兩年的市場培育到了豐收期,很多人家里的第二輛車都選這種車型。SUV市場屬于小眾市場,車型款式僅為轎車的四分之一,消費者的增多肯定會出現供不應求。”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
事實上,出于各種因素考慮,大部分車企和經銷商都對“加價”這個詞頗為敏感,尤其爆出“途觀加價門”之后更是避而不談。但來自業內的聲音認為,產能不足其實只是車企的“障眼法”。
“我們店每個月要賣100多輛CRV,算下來北京10家店怎么也能賣掉1000輛左右,是我們品牌銷量最高的車型,怎么可能會產能不足!”有著兩年從業經驗的東風本田汽車銷售人員小石表示,更多廠家采取搭售、“饑餓”等營銷方法,導致經銷商銷售壓力增大或者有機可乘,才會出現加價的現象。
亞市豐田二級經銷商陳先生也說出了加價背后的玄機,“以RAV4上市為例,它的競爭車型CRV加價幅度一下從1萬元銳減到3000元,一旦同級別的車型出現競爭者肯定會降價。而當豐田爆出‘召回門’后,RAV4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下降,CRV沒有強有力的競爭者,加價幅度又上升到6000元。”
加價買車,非得飛蛾撲火?
“只要前面有一個加了錢,就甭想提車”
“別怪消費者不成熟,只能說明監管缺失”
對于加價售車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絕大部分網友都堅決反對。一位頗有志氣的北京廣播網網友就表示,“想當初途觀上市的時候我做夢都想要,因為加價一賭氣不買了。咱不是沒錢,就是為了爭口氣。”
根據搜狐的一項網絡調查,只有1.74%的消費者愿意接受加價購車,而54.12%的人認為,加價是經銷商幕后牟利的手段,40.83%的消費者認為是廠家的營銷手段,另有3.07%的人認為是市場自然競爭的手段。
看似大部分消費者都很理智,堅決反對購買“加價車”,但依然有執意“飛蛾撲火”者,王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去年8月去豐田4S店咨詢漢蘭達的時候,銷售人員要加價3萬元才肯賣。”當時銷售人員半唬半嚇的情景王先生至今記憶猶新,“銷售人員告訴我,只要前面有一個加了錢的消費者就甭想提車。”他嘆氣道:“沒辦法,不加錢人家不賣。”
而網友XiaoLi006的留言表達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心聲,“給我感覺車市比較混亂,房地產有人盯著,而車市沒人管,千萬別責怪消費者不成熟,只能說明政府監管的缺失。”
“加價車”合理不合理?
合理:憑什么車價只能降、不能升?
不合理:散布漲價信息或惡意囤積庫存屬違法行為
“加價車”合理不合理?專家們的意見也有分歧。
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憑什么車價只能降不能升,降價的時候消費者偷著笑,加價就不同意了?”“其實車市存在個別車型加價銷售是合理的,但必須規范運作,不能惡意價格競爭。”他認為,“每個車型都有固定的生命周期,新車的市場定價著眼于平銷期的正常價格,而非熱銷期的短缺定價,因此必然出現新車市場價格高于指導價格的加價期,隨后就會步入逐步大幅低于指導價格的促銷期。”
而渤海證券汽車研究員邵琳則認為,“如果是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加價,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但是利用輿論造勢、散布漲價信息,或者是惡意囤積庫存,推動汽車價格上漲,就是屬于違法行為了。”
“一般情況下,經銷商會把廠家指導價作為市場定價,為了增加銷量會有降價或者讓利的活動,而加價實際上是‘偷走’排在前面消費者的利益,‘轉移’給后面的消費者。”邵琳表示,“另外,有些經銷商加價是廠家授意的,如果加價幅度低于廠家要求會被處罰,這些都很不合理。”
外國也有加價車嗎?
“歐洲大部分車采用訂單式生產”
“經銷商不會貪一時利益而加價”
加價買車,是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會做的傻事?
搜狐汽車事業部產品中心總監劉曉科說“在歐洲,大部分車都是采用訂單式生產,消費者購車的時候會得到一個細致的清單,包括各種配置、顏色、輪轂、內飾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車主往往都能買到非常有個性的、自己獨有的車型,而國內很多消費者購買加價車比較倉促,很難顧及到相關的車況。”
邵琳表示,“國外有些經銷商的規模非常大,而且是家族式經營,對于這些經銷商來說,維持長久的品牌形象至關重要,所以熱銷車型即便非常搶手,他們也不會貪圖一時利益而加價。”
加價車有十幾款,但大多數都集中在SUV車型。
新聞鏈接:到底誰在買“加價車”?
記者與汽車經銷商、廠家、消費者、專家長期接觸后發現,購買“加價車”的消費者普遍有以下三種心態。
“買漲不買跌”型:
對于某些“加價車”而言,其實同配置、同性能、同價格的車型有很多選擇,但是這類消費者認為,加價越兇、排隊越多的車型品質越好。
“自我滿足”型:
這類消費者很多人并非有錢人,但是心態驅使自己非要比別人提前擁有,以此來獲得滿足感。還有少數汽車發燒友,對某些剛進入國內市場車型的新技術過分“執著”,并且追求新產品帶來的自豪感。
“無奈之舉”類型:
這類消費者往往中意某款熱銷車型,不愿意加價購買,但是面對經銷商的“威脅”卻被迫妥協。(記者 劉卓)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