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1日電 今天的香港大公報指出,布什上臺兩年來,中美關系已經由最初的相互猜忌與試探轉變為今天的相互諒解與合作,這標志著中美關系進入成熟階段。
新年將至,中東﹑海灣﹑朝鮮半島等熱點地區的緊張局勢絲毫沒有緩和的趨勢。各種跡象表明,美國準備在明年年初用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但布什政府最近不得不分散精力處理日趨激化的朝鮮半島核危機。鑒于中國同朝鮮之間有著特殊的關系,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奇上個月訪問北京時公開表示,美國希望中國對朝鮮施加影響力,以便盡早化解這場危機。
紐約時報似乎是認定中國在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上能夠“有所作為”,該報在圣誕節那天的頭版以“美國被北朝鮮警告”為題,報道平壤官方報紙《勞動新聞》向華盛頓發出警告,引人注意的是該報為這篇報道配發了韓國新當選總統盧武鉉會見中國駐韓國大使李濱的照片。外國當選領導人會見第三國大使,對紐約時報來說算不上是新聞,該報此舉似乎是要向讀者強調中國的作用。
報道說,中美兩國對于保持朝鮮半島的無核化有著共同的利益,因此雙方肯定會加強溝通與合作。
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演變,在反恐﹑打擊跨境犯罪﹑維持南亞地區的穩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共同利益,已成為中美關系不斷改善的基礎。布什上臺兩年來,中美關系已經由最初的相互猜忌與試探轉變為今天的相互諒解與合作,這一轉變正是中美關系進入成熟階段的標志。
文章說,在尼克松總統訪華之后的30年中,兩國關系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前17年中美關系不斷升溫,隨著“冷戰”的結束,中美之間的這一戰略紐帶消失了,雙邊關系開始不斷受到意識形態的沖擊。民主﹑人權﹑宗教信仰等敏感問題成為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障礙,再加上李登輝的“臺獨”主張不斷引起麻煩,導致中美關系多次出軌。
當21世紀到來的時候,中國已變得相當開放,中美兩國在經濟上也開始相互依賴。一方面中國在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方面離不開美國,另一方面美國在取得廉價商品和拓展國際市場方面也最需要中國。為形勢所迫,美國領導人此時開始“登高望遠”。按照美國政府高官的說法,布什在2000年大選時就已經確定,美國必須重新制定一套適應冷戰后國際形勢需要的對華政策。軍機相撞事件雖然延誤了這一進程,但同時也增加布什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上的緊迫感。從鮑威爾去年訪華開始,兩國關系再度重上軌道,而“九一一恐怖事件”則給雙邊關系向更深層次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過去一年多來,中美之間的官方接觸日益頻繁,除了高層互訪之外,兩國軍隊之間的交流也已恢復,政府部門的事務性交流和各種民間交往更是與日俱增。幾乎每天都有中國省﹑市級政府官員率團在美國考察,從環境保護到城市規劃,從兒童教育到社會保障,他們希望學習美國的先進經驗,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商界對中國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大公司把到中國開董事會當成是一種時髦;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來紐約演講時大禮堂內座無虛席,擠不進去的人只好站在走道里看電視直播;乘豪華游輪到長江三峽觀光成了美國游客赴海外旅游的熱點路線;NBA“小巨人”姚明一來到美國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廣告明星,如今在休斯敦居然豎起了用中文制作的大幅廣告牌。
即使是在最引起爭議的人權領域,中美雙方也已恢復磋商。美國主管人權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訪華之后承認,中國的人權狀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過去一貫痛罵中國的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羅拉巴赫日前首次訪問了北京和上海,回來之后對中國的看法也有改變,他對媒體樂觀地預期,中美兩國將會保持良好的關系。
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促使中美兩國重新規劃雙邊關系的藍圖,而比較務實的新政策將逐步替代過往那種無謂的意識形態高調。隨著民間交往的增多,兩國民眾對于中美關系也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這有助于避免雙邊關系因某一突發事件而再度出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