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日電 上周五,ING(荷蘭國際集團)亞太區中國區總經理吳志盛在拿到證監會的一紙批文后實在是難以平息內心的興奮,ING暫時占30%股份的中外合資招商基金公司正式獲準成立,不僅意味著已手握兩張壽險牌照的ING開始正式登陸國內的基金行業,而且離其下一個目標——中國的養老金業務又跨進了一大步。
不會在意控股權
根據招商基金公司目前的出資比例,ING占30%,招商證券占40%,剩下三家財務公司則各占10%,而即使到了2005年外方出資比例上限擴大到49%,屆時ING的股權也只會增加到40%,而招商證券將增至40.5%,也就是說ING最終也不可能獲得控股權。吳志盛表示,如果有控股權當然是最好的,但ING更看重的是雙方的合作,所以當初雙方談判的重點并不在控股權,而是雙方如何為將來發展有一個好的共同目標。實際上,三家財務公司的實力都不弱,三家的資產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招商基金公司籌備組負責人、中方代表成保良表示,當初他們選擇外方的標準包括國際知名度、豐富的基金管理經驗、對國情了解和屬進取型,他們一共與國外4-5家知名公司進行過深入了解,最終敲定ING。
對于包括壽險公司在內的基金公司都沒有出現ING的字樣,吳志盛表示,除非股權超過50%,否則所有的合資公司都不能使用ING字樣。
基金以傘型產品為主
目前國外的基金公司所經營的業務無非就是共同基金(開放式基金)、給大機構客戶提供專業理財服務以及養老金業務等,由于目前國內基金市場仍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所以作為第三只正式獲批的合資基金,招商基金初期會以開放式基金為主。至于產品方面,成保良表示,會以傘型基金的形態出現,即一只基金下有3-4個不同投資偏好的基金組合系列,其根據是目前中國投資者日益分化。
對于國內養老金市場,ING從來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而且這張合資基金公司牌照的獲得將對ING進軍其下一個重點——養老金市場有莫大的幫助。ING投資管理中國區經理戰龍認為,將來中國社保金投向國外市場,找ING也是“符合邏輯”的。事實上,此前ING在推動中國社保基金運作方面的確做了不少努力。與基金相關聯,ING對QFII也是很有興趣的,但目前仍只停留在試圖建立一個模型篩選出50只國內股票作為基層研究的階段。
1-2年后再考慮銀行業務
包括ING在內,其實目前很多洋巨頭在中國的銀行業務都呈現出收縮狀態。繼最近廣州代表處被撤消后,目前ING的商業銀行在中國的代表處只剩北京了,盡管上海分行也向央行提交了開辦人民幣業務的申請,但吳志盛表示,包括信用卡業務在內,ING將在1-2年后才會考慮商業銀行業務。
對于一些外資銀行的撤離,吳志盛認為,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暫時看不到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由于全球金融市場的不景氣,很多外資銀行并不都是因虧本才撤離的,而是很可能是贏利達不到要求,因為這樣很可能會影響其股價,這也是過去3年全球很多金融機構的一個發展趨勢。當然,撤離并不代表今后就不再回來。
其實相對于銀行業,吳志盛認為國內的保險和基金業的限制會比較少,因此ING在中國市場的重點會是壽險和養老金市場,如果政策允許,ING今后10年壽險業務在中國的投資將會達到10億元人民幣。盡管在全球范圍內,ING在中國的投資比例并不算高,但透過最近其高層的問卷調查發現,今后ING全球的投資重點取向之一就是中國,其次是印度。(來源:粵港信息日報 作者:賴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