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十一月二十五日電(記者王辛莉)海南省一九九九年二月作出建設生態省決定。三年多來,共投入約三十億元人民幣用于生態省建設。這幾年是海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生態產業發展最快、城鄉人居環境改善最明顯的時期。
海南省副省長李禮輝在今天舉行的該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作關于《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報告時,對海南三年多來的生態省建設作如上概括。
李禮輝從生態省所包涵的四方面建設內容向人大常委會作詳盡的匯報。他說,在建立完善生態省建設保障體系上,制定保障無公害農業和綠色農業健康發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組織開展“生態產業項目評估、認定和管理辦法”、“海南生態省評價指標體系”、“綠色GDP”評價指標體系。
在推進生態產業發展上,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廣清潔生產,發展生態旅游業。目前,海南已確定十七個生態農業示范點,建立了三百多個無公害瓜菜基地,累計新增經濟林和用材林面積一百五十萬畝,一批生產可降解塑料、節能節料環保建材的生態型產業及“雙控”資源型工業快速增長。
李禮輝稱,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加快城鎮市政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綠化、美化、凈化和亮化工程,三年來全省城鎮建成區綠地率達百分之三十,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六點一平方米。在農村推動文明生態村的創建,農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觀。
在生態文化建設方面,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生態宣傳教育、科普活動及學術研討會等,提高公眾生態環境意識。
李禮輝表示,海南將繼續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的各項工作,到二00五年,實現生態省建設第一階段目標:集中解決生態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人為因素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趨勢得到遏止并建成一批示范區域和示范工程,為生態省建設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