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3日電 中國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近日指出,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來,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農業和農村發生六大歷史性變化。
杜青林9月17日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系列報告會”上,作了題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發生歷史性變化的重要時期》的報告。他指出,中國農業和農村的六大歷史性變化分別在于——
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
二,農業科技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特別是以現代科技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三,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業從以種植業為主轉變為種植業和林牧漁業共同發展,農村經濟結構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農業與非農產業協調發展。
四,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革,農業和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初步建立,全方位農業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
五,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面貌發生了實質性變化。農民人均純收入和人均生活費支出成倍增長,反映消費結構和水平的恩格爾系數由54%下降到47.7%,進入小康區間。貧困人口由9600萬人減少到2926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由11%降到3%以下。
六,農村民主政治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農村社會全面發展。
杜青林在報告中說,13年農村改革與發展光輝歷程深刻說明,要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進;必須始終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全局出發,不斷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必須承認并充分保障農民的自主權,把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作為制定農村政策的首要出發點,依靠農民群眾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偉大事業;必須堅持科教興農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農業增長的科技含量,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