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凡是經歷過買房的人,尤其是第一次買房的人,就像生死輪回了一次!孟建清,25歲,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普通市民購房的不易。
“我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去年10月份回到福州。那時候,身邊像我這樣的同學朋友大都二十六七歲了,打算結婚的,不打算結婚的,有錢的,沒錢的,甚至借債的,都在關注房產,考慮買房。畢竟每個人都想‘有個安穩的窩’”。
“身邊有兩個親密的朋友小張和小鄭,正準備買房,在接下來的3個月時間里,我基本上一有時間就全程陪同他們看房。朋友們都認為:現在存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與其存錢買將來更貴的房子,不如現在借點錢先買房子。”
“最終小張買了金山附近的房子,122平方米36萬元;小鄭通過中介買了一套市區二手房,96平方米38萬元,而這套房子2004年剛蓋好的時候一平方米僅2700元。”
“有了朋友的‘洗腦’,我經過了短暫的思考,并和家人溝通后,決定加入購房大軍。”
今年1月,小孟開始了費力耗時的“尋房”歷程。
“開始從自身的經濟實力出發,我把買房的價格定在35萬元左右,綜合考慮到房價、配套設施、環境、離工作地點的距離等多種因素,我選擇去金山和東區看房,最后又將范圍鎖定金山附近。然而,這里的樓盤10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很難找到,而大戶型的房子總價格又高于我的心理價位。”于是想起了二手房,可一問才知“二手房要交50%的首付”,已超出目前我的經濟承受能力。于是,我又來到期房市場,繼續尋房。
“在‘尋房’的這一個多月里,我整個人基本上處于緊張與疲憊之中,想要找到好房子,而且價格又不能太高。看來天下從沒有這樣的好事,我被折磨得身體憔悴,精神不振,常常失眠,有時半夜還為找到理想的房子而興奮。”
“轉眼間,春節過去了,雖看過許多樓盤,許多戶型,還是沒有找到適合的房子,于是,我將35萬元購房的底線,跟著房價漲到了40萬元。我清楚,這已經是屬于自己所能承受的極限。”
一天,一家房地產商正在搞認購活動,需交一萬元認購費,到開盤的時候如不買認購的房子,錢如數奉還。抱著‘看看而已’的心態,小孟認購了其中的一套房子,價格為118平方米42萬元。
“在開盤前,我打聽到開發商要按排隊的順序安排優惠的幅度,于是在開盤的一大早就去排隊了。后聽說一些人在兩天前就排上了隊,為了能多優惠一些,我又找關系,最后經過打折和優惠,買下的這套房子價格為40.6萬元,便宜了近兩萬元。”
“在家人的幫助下,我先付清了首付款,同時與銀行簽訂了貸款合同。就在簽字的那一刻,我突然發現,月供近2000元,已經超過了我月收入的一半。”
現在的我不敢隨便消費了。吃,能飽就行;住,只看房租,不看條件;行,能走路,就盡量不坐車,打的基本杜絕。生活質量大幅度下滑,我成了名副其實的“房奴”,唯一的想法就是:盡早把房貸還完,還自己一個自由身。
現在已是5月,雖離我買房才過去了3個月,但所買的房子價格每平方米已經漲了500元。在大眾普遍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我也只能以此安慰自己,至少從心理上讓我的‘房奴’生活有了個心甘情愿的理由。”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孟昭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