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8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2006年是中國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對外經濟合作的關鍵一年。中國在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機遇中,也面臨許多挑戰。特別是2006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將基本結束,新的游戲規則、更激烈的競爭將使中國對外經濟合作更加困難。
文章稱,春季外交,是落實第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工作任務以及“十一五”規劃目標的經濟外交。中國領導人所到之處,均重申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表示要努力改善進出口不平衡狀況。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產品出口,適當擴大進口,增加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國內短缺資源進口。繼續積極利用外資,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在其他國家建立加工基地等。
溫總理訪問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著力推動具體經貿合作。澳、新是資源大國,技術先進。中國則有廣闊的市場,有各種人才。中澳、中新互利合作潛力巨大。溫總理與兩國領導人就加強在經貿、能源、礦產資源等領域的合作進行了務實和建設性的討論。作為訪問成果,中澳、中新決定加快自由貿易區談判。中澳同意爭取在1到2年時間內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中新談判爭取在1到2年內達成一個全面、平衡、高質量、為雙方都能接受的協定。
文章指出,中國過去20多年經濟快速發展,對原材料以及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國。根據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能源消費在未來20年中將翻一番,這對中國構成巨大挑戰。一方面,中國立足國內,節約能源消耗,利用清潔能源和高效能源。另一方面,中國要從國際市場進口石油和天然氣。而澳大利亞是世界能源生產大國,特別是天然氣和煤炭出口,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礦產資源出口國。因此中國和澳大利亞在能源領域可以相互合作。
在溫總理訪問中,中國與澳大利亞宣布建立長期穩定的能源資源合作關系。中澳在進口澳鐵礦、天然氣以及在鋁礦、火電技術、風電、農業合作方面簽署了一系列協議。雙方還簽署了關于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協定。溫總理還提議,中澳、中新應加強優勢互補,在加強農林牧業等傳統領域合作的同時,要在環保、生物、信息技術等領域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