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4日電 “房地產預售制度存在七大問題,應該予以取消。”——日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行長白鶴祥,對房地產預售制度表示了強烈質疑。由白鶴祥領銜、共有33位代表簽名的議案已向大會提交,他們建議修改《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
對此,今日出版的《上海證券報》刊載評論文章指出,關于房地產預售制度是否應當取消的爭論由來已久。200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房地產金融報告建議:“很多市場風險和交易問題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預售制度,目前經營良好的房地產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可以考慮取消現行的房屋預售制度,改期房銷售為現房銷售。”
筆者在通讀全文后認為,央行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并非由于房地產預售制度所導致的頻繁的侵權行為,而是源于對金融風險的擔憂。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開發商的自有資金逐年下降。以上海為例,房企自有資金2001年為18.84%,2002年為17.53%,2003年為16.94%。自有資金低,有幾大弊病:
其一,房地產企業以銀行貸款為主進行開發建設,等于將房地產風險完全轉嫁到了銀行身上,一旦房地產業發生巨變,銀行隨時面臨危機。其二,大大小小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憑借銀行貸款和房屋預售制度存活、發展,無法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其三,一些開發商攜銀行貸款和預售房款潛逃,給銀行帶來風險。其四,由于投入的自有資金少,開發商回籠資金的壓力小,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將房價拉高牟取暴利。而高房價所暗含的風險一直是銀行界所擔憂的。
因此,銀行界主張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加速房地產開發企業重新洗牌,將一些“空手套白狼”的小企業淘汰出局,促使房地產業的良性發展,并預防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
但是,銀行的建議很快遭到建設部的反對。在央行報告發布后的第九天,建設部表示,商品房預售制度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確立的一項制度,不能取消。這次,面對33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議案建議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對此的回應是: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需要慎重、認真研究。理由同樣是,商品房交易實行預售制是現行法律規定。
建設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抵制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可以理解,然而,他們拿出的理由卻非常值得商榷。房地產預售制度源于《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而這部法律本身就有瑕疵,應當修正。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商品房預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三)按提供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而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只有“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預售商品房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預售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罰款”,至于違反其他幾款(尤其是第三款)如何處罰,卻沒有規定,由此導致在商品房預售制度之下,消費者的權益屢屢遭到侵害。
應該認識到,房地產預售制度的存在,助長了投機因素。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身無分文,大玩“空手套白狼”。在土建時,讓建筑承包商帶資墊付,將成本轉嫁給建筑承包商;在取得預售許可證時,先后收取定金、預收款、首付款和整個房款,將成本轉嫁給購房者。而且,在房屋預售制度下,一方面,消費者要為開發商承擔一部分成本,比如,利息和保費。在預售制度下,這筆錢被開發商合法地“榨取”了。另一方面,消費者購房,只能根據開發商的承諾作出決定,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開發商手中,一旦開發商不兌現,或者不完全兌現,消費者的權益就將受到侵害。
目前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魚龍混珠,大大小小的企業不計其數,這種局面導致了諸多問題和隱患。取消房屋預售制度,可以促使房地產業的洗牌,將那些“空手套白狼”的企業淘汰出局,有利于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有利于降低金融風險,宜早不宜晚。(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