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3日電 臺灣政壇名嘴、臺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江岷欽日前在接受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兩岸觀察家》訪問時指出,陳水扁對兩岸政策采取的是“摸石頭過河”的方式,邊走邊看;而他所有的言談舉止只是階段性的工具。
江岷欽教授認為,陳水扁對兩岸政策基本上是采取“摸石頭過河”的方式,邊走邊看,看民意的風向!笆^”就是他的基本教義派的意識形態,“河流”的水流就是臺灣的民意。如果水流比較急的時候,他就順著水流走;如果水流不夠湍急,不夠急促的時候,他就踩著石頭慢慢看。但是,不論他是看著“石頭”還是看著“水流”,有一點是沒有改變的:他的眼睛總是盯著望下看,他沒有往前看。
江教授指出,陳水扁過去的政策幾乎都是看風向、看潮流來進行調整,他本身沒有什么一貫的立場。如果沒有潮流,他就踩著基本教義派意識形態的“石頭”來作為前進的依據。
談及陳水扁近期針對兩岸關系所發表的“緊縮”言論,江岷欽教授認為,對陳水扁而言,所有的言談舉止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工具。陳水扁的講話基本上都是為了1月15日黨主席的選舉,為了他自己指定的接班人能夠順利接任黨主席的職位。陳水扁用這種公開文告的方式來作為對黨內的一種宣示,表面上看起來是緊縮兩岸的政策,但基本上是做短線的操作,是為了黨主席的選舉而進行的政治議題的動員。就是把兩岸當作一種籌碼,再次凝聚基本教義派,能夠把票集結起來投給陳水扁所指定的接班人:游錫堃。
而江岷欽教授并不認為陳水扁要進行兩岸的緊縮政策。他指出,“臺灣全部的黨派都知道,今天臺灣的問題在經濟,經濟的問題在兩岸,兩岸沒有辦法打開僵局的話,臺灣注定要萎縮”。而陳水扁也知道這一點,他的任期還剩下兩年多的時間,兩岸問題是他唯一可以著墨的地方,如果兩岸的問題錯過了,在歷史的定位上陳水扁除了“失敗”與“無能”,這四個字以外,“他還能有什么定位?”
江岷欽教授分析,值得觀察的是1月15日之后,如果陳水扁的政策改變了,那個時候就是“圖窮匕現”的時候,而能夠真正確定的應該是在農歷的春節過后。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任命“閣揆”,春節過后,“閣揆”定案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陳水扁的兩岸政策。
江教授認為,以陳水扁的個性,他會選一個在個性上比較溫和,傾向解決兩岸問題的人來做“閣揆”。而陳水扁會拌黑臉,仍然在各種場合講話說要去緊縮兩岸。這樣,“閣揆”做得好的話,功勞全部歸給陳水扁;如果做不好,當然這個新任“閣揆”就會成為替罪羔羊。這對陳水扁來說,進可攻,退可守。
而江岷欽教授也強調,陳水扁的每一個布局都在做長遠的計算,只是他計算的方式都是對他個人權力的保護而已。所以,他的格局不夠大,戰略上不對,但戰術上是對的,短線都是有用的。(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