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七月十六日電 題:“高等教育也需要變革生產關系”
——訪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
記者 周兆軍
跟王樹國聊天,你一定不會覺得沉悶。在上海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他略帶東北口音的演講夾雜著種種幽默的比喻,手勢聯翩,神采飛揚。在中國的大學校長中,他一向以“敢言”而著稱。在本次論壇上,他再次疾呼:中國的高等教育,繼續這樣下去是要出問題的。
這位今年四十八歲的“少壯派”校長,執掌哈爾濱工業大學帥印已有四年。走進他的房間,桌子上堆滿各種報紙,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也經常會說“最近報紙上有件事”。他一直在關注社會、媒體關于高等教育的爭論,認為有爭論是一件好事,千萬不能扼殺這種爭論,因為這可能會為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在擔任哈工大校長之前,王樹國是國家“八六三”計劃智能機器人專家組副組長。角色的變化帶來了思考問題角度的轉變:“我是研究機器人的,希望機器越來越像人,但作為校長,我擔心把人培養得像機器。”
他擔憂,現在的一些學生,大學一畢業就像一個小老頭,沒有童真,沒有靈氣。“但這不能怪孩子,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把他訓練成這樣的。”小孩從幼兒園開始就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考大學,功利化的因素使他們對其他事情喪失興趣,這樣一路過來,世俗的社會環境讓他們的靈性所剩無幾。
“我是學自然科學的,按照控制論的原理,在設計一個系統的時候,不能把整個系統的命脈放在一個節點上,因為一旦這個節點崩潰,整個系統全部崩潰。”他邊比劃邊說,中國現在的考試制度就是一個節點在承擔著整個系統,這是很危險的。
談到高等教育,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呼吁政府加大投入,王樹國并不強調這一點。他舉了一個例子:“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民的溫飽問題,鄧小平是怎么解決的?他不是動用國家財力去補貼農民,只是把舊的生產關系變成聯產承包責任制,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王樹國說,“同樣,高等教育也需要變革生產關系,從而解放它的生產力。”
至于怎樣改革,他指出,國外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鑒,中國的前人比如西南聯大時期也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其中最主要的是:給高校自主權。高等教育改革的關鍵,就是讓高校成為名副其實的獨立法人。
高校的自主權,目前最重要的是招生自主權。大家都認識到,大一統的招生方式不利于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但同時擔心高校有了招生自主權后會營私舞弊。對此,王樹國表示,因為擔心出現腐敗就不去改革,這是因噎廢食。再說,一旦自主招生,學校必然會有一套制度來約束。
在采訪過程中,王樹國一直強調,高校固然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多的是受外部社會環境的制約。“比如我們的‘官本位’思想,習慣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連大學也要分副部級或正廳級,這是很荒唐的。”他苦笑一下,又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