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科研項目已經成了“圈錢項目”:只要有了科研項目,科研人員就可以從中提成,甚至有媒體報道說,有人用科研經費買車買房。近日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不止一位參會的大學校長發出這樣的呼聲:現行的科研經費提成合法不合理,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姜澄宇說,關于科研經費的使用問題,國家從來就沒有下過正式文件,只是在一些具體的行業有一些行業規定。如今,一個科研項目動輒就要幾十萬元,教授能夠提成的數目多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這并不合理。教師的知識獲取、科研設備的使用都是國家配備的資源。結果造成公私不分,不能體現國家和學校的利益。”姜澄宇說。
上海交通大學謝繩武校長認為,高校教師內部的收入差距拉大了。一般從事教學的教授年薪是七萬到八萬元,如果從事科研有項目,年收入可達50萬到60萬元。這種導向的直接結果是好的教師不愿意從事教學。
一些學校也缺乏對科研經費提成的有效監控機制。科研項目實行組長負責制,學校收取10%作管理費,90%的經費在課題組組長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長說,只要能在經費下發的范圍內高質量完成科研項目,課題組組長怎樣用錢,學校并不怎么進行具體的監控。
謝繩武說,兩年前,該校機械動力學院改革經費提成辦法,把學院提成的比例增加到30%。增加的這部分錢主要是用來統籌,從學院的角度平衡教學與科研,增加教學人員的收入。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贊成這種改革。在他看來,國家科研經費合法提成的允許量太低了。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項目為例,學校提成不能超過5%。而國外高校拿到項目,學校的提成一般來說會非常高,有的甚至高達40%多。
姜澄宇建議,國家應該出臺指導文件,建立兼顧國家、學校和個人三方利益的科研經費使用分配原則,“其中最重要是把握好這個度,不能因為制度嚴格,就挫傷教授們的科研積極性。”姜澄宇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