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起,《湖南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正式實施,城市自來水供應、管道燃氣供應、集中供熱、城市公共客運、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六大行業,將向社會資本敞開大門,以招標、招商、談判等多種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這意味著全省市政公用事業領域長期由政府壟斷經營的局面將被打破,是一次重大改革。
早在去年2月,《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規定了非公企業進入壟斷行業,將享有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傳統壟斷行業“非公”的門檻就此宣告打破。此后,各地以各種形式的此類探索一直沒有間斷。此次湖南省在公用事業六大行業推出的特許經營政策,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與改革實驗價值。
特許經營期限最長多少,最短多少?公用事業實施特許經營,會不會導致隨意漲價?燃油價格上漲而乘車價格不漲,特許經營者怎么辦?對特許經營者隨意停水停氣,嚴重影響百姓生活有什么制約?百姓的關注熱點,事實上也是特許經營政策面臨的實實在在挑戰。如何處理好特許經營與壟斷經營的關系,投資者利益與公眾利益如何平衡協調,確實是政府面臨的新課題。
怕漲價、怕刁難、怕服務縮水,是公眾對特許經營最直接的擔憂。政府作為授權方,對此決不能等閑視之。特許經營要保證投資者利益,但是保障投資者利益,是一定要以保障公眾利益為前提的。這就決定了特許經營決不能像拍賣那樣,根據出價多少,將授權一賣了之那么簡單。
除了投資者利益與公眾利益的協調平衡之外,如何通過一定的手段,讓特許經營者常懷競爭之心,在用戶面前不敢懈怠,讓壟斷經營的負面效應降至最低呢?筆者以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兩個方式來解決。一是通過“有限特許”的方式,比如對特許經營的年限實行控制,對特許經營的地域范圍、領域寬度進行限制,讓其它競爭者時刻窺伺其地位,使其不敢掉以輕心;二是通過特許約定來解決,比如規定在一定期限內,非不可抗力因素的漲價超過一定幅度,要舉行公開聽證,聽證不過關不能漲價等。總之,在特許經營問題上,要防止片面強調鼓勵投資者,弱化對壟斷負面影響的監控。
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最關鍵的是政府在授權時,如何與經營者厘清特許經營權與政府干預權的邊界。否則極易滑入進退失當的尷尬。此外,更應防止因人事更迭或復雜的人際關系、利益關系,或放棄權利主張,或隨意毀約。
(文章來源:中華工商時報,作者:馬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