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中新影視>>中國電影>>中國導演 | ||||
|
吳永剛
吳永剛(1907-1982),這是一位由美術師轉為導演的優(yōu)秀藝術家。 1934年,他由編導《神女》而一舉成名。他一生共拍了27部影片。 1980年,與吳貽弓聯(lián)合導演的《巴山夜雨》是他的藝術高峰。這部影片中,他充分調動電影作為視覺藝術的各種手段,細膩地刻畫了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對話洗練、雋永,格調清新、淡雅,實現(xiàn)了他一輩子孜孜以求的素描風格。 1981年,他又作為總導演,執(zhí)導了以描寫革命領袖人物董必武在大革命前夕革命活動的影片《楚天風云》。該片樸素、平實,也得到廣泛好評。 這里有吳永剛執(zhí)導的幾部優(yōu)秀影片的簡介: 1. 在舊中國黑暗的現(xiàn)實中,女性所遭受的欺凌最深。表現(xiàn)她們所受的冤屈、欺辱及其覺醒與抗爭是社會問題片的重要內容。鄭正秋晚期導演的《姐妹花》與吳永剛導演的《神女》是其中最為優(yōu)秀的作品。后者寫一個年輕少婦,為養(yǎng)活孩子,被逼賣淫,并時遭流氓欺壓。孩子長大后入學,又遭受富家子弟的歧視與辱罵。后,全部積蓄又被流氓偷走。她憤而反抗,以酒瓶擊死流氓,自己也被關進監(jiān)牢。這位"神女"在影片中是肉體的受害者與心靈的崇高美的統(tǒng)一體。創(chuàng)作者寫出了她的卑賤和自尊,軟弱與剛強,借此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對生活在最底層的婦女表現(xiàn)了深切的同情與關注。 2. 吳永剛、吳貽弓導演的《巴山夜雨》:“文革”年代一個受冤的著名詩人秋石被一男一女押解上了由重慶開往武漢的客輪。在三等艙里,同行的還有賣身還債的農村姑娘、仗義執(zhí)言的女教師、飽經折磨的老藝人、趕來祭奠死于武斗的兒子的老大娘,以及有著強烈正義感的青年工人。人們各有心事和苦痛,但認出秋石后,卻把同情給了他。女解差劉文英單純而又幼稚,一開始,受迫害的秋石在她眼里是個不折不扣的敵人,然而,通過一天一夜的航行,通過她在這一群人之間所見所聞所感,她終于從苦悶、驚奇到醒悟,最后下決心救秋石…… 《巴山夜雨》的獨特之處在于,它雖以“文革”中人民所遭受的迫害與苦難為題材,但著力表現(xiàn)的卻是普通人美好的精神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友愛,對未來的美好信念。銀幕上雖未出現(xiàn)壞人,卻能使人強烈感受到籠罩在人們頭上的罪惡陰影--那給人民造成災難與痛苦的禍根。它比正面描寫“文革”災難的作品似能激起人們更多的對歷史的思索。該片曾獲1981年第1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同時獲1980年文化部優(yōu)秀影片獎。
|
|||
中新網(wǎng)首頁 中新影視 關閉窗口 | |
|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