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醉”,酒色明凈清澈,酒質綿甘醇和,飲后余香留長。
河北省徐水縣釀制的這一特曲名酒。追溯它的歷史,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字伯倫本系安徽省宿縣人士,因他不滿朝廷的專權橫暴,便千里迢迢到了北方的遂城(今河北省徐水縣),訪友張華。張華以當地佳釀款待,劉伶飲后大加贊賞。據《徐水縣碑志》記載,劉伶當年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之塊壘”,并乘興作詩。他在《酒德頌》中寫道:“捧甕承槽,銜杯漱醪,飲此美酒,無思無虎,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傳說劉伶飲酒后,完全沉醉于美酒之中,竟大醉三載,后卒于遂城。據說遺塚至今尚在,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人為劉伶修建了一座“酒德亭”,迄今猶存。
后來,不僅“張華造酒劉伶醉”成為歷史佳話,而且“張華酒”也應運而生。尤其梨園界編演“劉伶醉酒”一劇后,更提高了“劉伶醉”的知名度。
“劉伶醉”之所以聞名,這與它的特殊制作工藝有關。它用本地產的優質高梁、大麥、小麥、大米、小米、糯米、豌豆等七種糧食為原料,取太行山下古流瀑河畔的甘泉井水,采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釀造,又以張華村(劉伶墓所在地)的芳香泥土封窖,發酵陳釀而成。“劉伶醉”屬醬香型,敞杯不飲,酒香撲鼻;多飲也不傷神。筆者曾飲“劉伶醉”,實感它幽香濃郁,名不虛傳。
而今“劉伶醉”已遠銷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聯邦德國和香港、澳門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行家評論它“既有茅臺香型,又有滬州大曲香型”,被譽為別具風味的“小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