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1月14日電】中國航天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首個空艙載人太空船將在近期發射。發射地點為距北京1600公里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新建的發射中心。
據專家指出,從目前已有的長征系列火箭分析,它們都難以達到發射太空船的能力。而國家有關方面就發展長征系列火箭新近強調,中國將進一步提高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分系統、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模塊化,不斷提高火箭質量和發射的成功率。由此可見,此次發射太空船,亦不可能脫離已有的長征系列火箭進行。而目前發射能力最大的是長征2號E運載火箭,已能夠把10噸左右的宇宙飛船送入軌道。今次所用火箭有可能是長2E的改進型、即將示人的長征2F火箭。
今年十·一,國慶大典群眾游行的最後一輛彩車名為“奔向未來”棗模擬中國研制的航天飛機飛越1999年時間隧道。該模型上載兩名少年,寓意載人飛船下世紀成行。而載人飛船上天,必定先進行發射回收空艙太空船的試驗。有關方面科技專家日前在該彩車前留影時強調,中國發射載人飛船條件已經具備,包括有大推力的火箭與有能安全返回地面的技術力量。
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研制和發射月球衛星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而發射月球衛星的前提,是載人航天技術的突破。
而此間航天專家早前就從六個方面強調了中國已經具備發射宇宙飛船的實力。首先,中國已擁有七個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可用於發射各類航天器,長征2號E運載火箭的發射能力,已能夠把10噸左右的宇宙飛船送入軌道。第二,中國航天器回收技術已有一定的基礎,在發射的17顆返回式衛星中,已成功回收了16顆。第三,中國太空技術、工藝有很大突破。飛船升空後需要很大的能耗,目前中國太陽能電池技術滿足飛船的二次能量供應。第四,中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著名發射場都已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各類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覆蓋全國的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統網;正在發展中的空間天氣學,建立預報太空天氣的環球地面監測網。第五,中國年底升空的宇宙飛船,將是無人駕駛的,這是為載人宇宙飛船作準備的,但其性能、結構與載人宇宙飛船是一樣的,無人宇宙飛船上配有載人的艙位。第六,中國研究空間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統和配合載人航天飛行的生理醫學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