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戰爭已沒有硝煙
文.王紹培
就在幾年前,貿易戰還是別人的游戲。我們不時地從各種媒體得知美國又在制裁日本諸如此類的消息。從那時起我們就明白,玩貿易戰是需要資格的。
隨著中國日益成為貿易大國(貿易總額已居世界第九位),隨著中國加入WT0(有消息稱中國將在今年的11月加入這個組織),貿易戰與我們無關的歷史,看來已經結束了。
去年,中國跟韓國打了一場基本上是靜悄悄的貿易戰。韓國對來自中國山東的大蒜課以重稅,中國被迫宣布停止進口韓國的手機和聚乙烯。戰事經過了200天,終于以韓方宣布停止大蒜徵稅而告結束。
相對來說,這次中日之間的貿易戰更加引人注目。這恐怕不完全是戰事的規模超過了大蒜戰,更是因為對手的特殊。中日之間有更復雜的愛恨情仇,任何摩擦都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歷史回憶和民族想象,純粹意義上的貿易戰也許根本上就是不存在的。
許多分析家認為,今年4月,日本決定對中國部分農產品如大蔥等實行緊急進口限制,是出于國內選戰的需要。為了保證自民黨在農村的票源不至流失,他們希望通過限制中國農產品之類的措施向本國農民示好。對日本這樣的政治類型來講,國內不同的利益團體和壓力團體的政治訴求,確實是促成國外貿易戰的重要因素,也是在國際政治上可打的一張牌。但是,從日本這次象徵性的貿易戰的發動,我們能夠讀出一些其他的消息。
日本政治的小器從他們的這一舉動中表現了出來。首先,盡管日本圍棋的水平頗為不俗,盡管日本的政治人物中不乏圍棋高手,但是,他們的從屬于選戰的政治是沒有大局觀的。限制農產品進口顯然是急功近利的策略,他們對采取這一策略可能引發的后果估計不足(當然,也不排除他們有更深沉的考慮,他們要讓事實來說服那些農民,這叫借力打力吧)。其次,他們從一開始就抱著一種斤斤計較、討價還價的心態。他們寧愿更多地看著中國政府的眼神,而不愿意更多地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寧愿按照中國政府的眼神的變化而變化,這種商人式的精于算計的政治伎倆頗為狡詐、狠毒,是一種典型的把最后一點好處都要軋乾的想法,但終歸還是太小器了。第三,日本已經失去了自信,尤其是經濟上的自信已經難得一見了,這樣,要求他們的策略還能大度,似乎是強人所難。
如果不是中國政府終于出手,宣布對日本的小汽車、無線電話和空氣調節器加徵特別關稅,我們有理由相信,日本政府和企業的「正確的聲音」仍然將會遲遲聽不到。當貿易戰成為事實而不僅僅是一種可能的時候,他們開始講述日本「貿易立國」的基本原理,限制進口的政策具有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與「貿易立國」的原則相互背離。問題是,這種經濟上的原教旨主義是不是可以永遠不變,恐怕是很難說的。在日本國勢如日中天的時候,基于經濟的實力和自信,自由貿易是最好不過的口號。但是,當國勢日薄西山,當經濟蕭條的勢頭持續下去,保護主義的呼聲很自然地就會甚囂塵上。就算日本是一個有自由貿易傳統的國家,他們對來自自己身體內部脆弱部分的感受也無法不做出回應。從他們的政治人物向農民示好的舉動,我們不難看見日本人心態的雖然微妙但是并非不明顯的轉變。
日本國勢的沉浮與中國國勢的漲落有著相當關聯。中國積極謀求加入WT0,中國在貿易戰上的后發制人,在顯示中國民族自信心的高漲,這當然與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關系極大。日本人已經很清楚地看到,中國不僅僅是在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上具有競爭優勢,在制造業上也開始顯示出強勁的上升勢頭。這種實力與趨勢的變化,使我們有理由相信,貿易戰不會輕易結束,更不會從此沒有,不僅跟日本如此,跟其他的貿易伙伴也是如此。
很多人喜歡談國際貿易的雙贏,然而,雙贏的理想主義即使不會讓位于獨贏的現實主義,至少也要以爭取獨贏為基礎,始才可以談其他。在這個意義上說,貿易戰的發生是不可以避免的,雖然它未必采取激烈的形式。貿易戰是一場沒有前方與后方之分、已經開始并將很難終結、雖然看不見但無時不在進行的戰爭。貿易戰沒有硝煙,也不像有硝煙的戰爭那樣造成及時的痛苦,但是它的后果并沒有因此降低--如果不是更為嚴重的話。
摘自《深圳周刊》2001年第2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