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官」新招
文.曾市南
所謂數字出官、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算得上「出官」的常規做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出官」新招,也是終南捷徑。
一曰「新聞出官」。新聞乃一把雙刃劍,許多人經不起曝光的威力,因此而丟官革職,甚至進了班房。但也有人得益于新聞的炒作和包裝,青云直上,官運亨通。敢一天輸掉千多萬元的大賭徒、原瀋陽市常務副市長馬向東總結自己的「官經」就是,「以新聞開道,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早在醫藥公司當宣傳干事時,他以幫忙購買奇缺藥為名,使勁地討好編輯記者,提高上稿率,終因宣傳有功被級級重用;當他成為領導時,開足馬力吹噓自己的「政績」,報上留名,電視有影,廣播有聲,結果又步步高升。由馬向東的「官經」可以解釋當前諸多假功勛、假政績、假典型、假先進以新聞面孔源源不斷出現的原因,大概也是某些新聞人們不愿看的理由。
二曰「情人出官」。「情人眼里能出官」,肯定讓西施自嘆不如。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雷杰為關系曖昧的無業人員馬萍弄了一套假干部身份,先后安排到德慶縣檢察院、縣人大和縣公安局等部門工作,成為一名副局級偵查員。湖北坐臺小姐陳麗在成為原荊門市委書記、后任湖北省政府秘書長焦國賢的情婦后,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被招工轉干,并提為正科級,不久又官居區文化局副局長。如果陳麗不是買兇謀殺舉報人而驚動高層,能說不會繼續得到焦國賢的提拔重用?「一人得道,情人出官」,傍官的妙處。盡在其中。
三曰「名人出官」。昔日只聽說歌星改做拍戲,影星要做主持,體育名星成了大學生等等,給人的感覺是只要有了名氣,就是萬能的全才,什么都能做、都敢做。所以相聲演員牛群雖非國家公務員,但經過經紀人的策劃炒作,通過「人大任命」掛職山東蒙城縣副縣長。實際上,牛群充任蒙城的「名譽縣民」、「形象大使」、「促銷先生」等榮譽角色足矣,同樣有利于借助牛群的名氣,給「養牛大縣」帶來一些「牛氣」。而戴上官帽就必須接受領導干部從政準則的約束,但牛群商業性廣告照播不誤(據他說不放棄文藝演出,是不是包括商業性的演出?),既賺錢,又做官,大概令自律的政府官員不可想象。好在名人雖多,但地、縣兩級政府及部門也不少,如果不夠,建議中央和省一級也可騰出位子讓名人過過官癮,讓媒體一并爆炒,以免老百姓少了談資。
四曰「博士出官」。官員隊伍需要高學歷的人才以提升整體素質,但那種為了證明重視人才,只要是博士,不問能力高低,專業是否適當,就加以引進,以官位授之(一般為縣處級干部),而且在當前被不少地方推廣、仿效的簡單做法值得商榷。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博士絕非「博才」、全能人物。所謂博士會在應聘小學教師時落聘,在優化組合時下崗,就是這個道理。把不宜于且不善于做行政工作的博士推到官位上,的確強人所難,不只是浪費了一個人才,也使工作深受影響。這也是中國有機化學方面惟一的博士后劉佑全作為跨世紀的學科帶頭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當上副縣長并英年早逝后所引發的社會反思之所在。「學歷高則官」,博士與官帽的對等式,違反了用人之長的原則,也不利于干部的培養和成長。
上述四種「出官」新招也不是人人能夠為之,至少得有左右新聞的能量,或有如雷貫耳的名氣,或有色迷心竅的手段,或有深造得來的高學歷。如果「官念」難卻,拿著這張「門票」踏入官場混混看,未嘗不會鬧一個坦蕩仕途。摘自《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