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能否終結艾滋病
文/黃冠
最近,以色列科學家發現,殺死艾滋病患者體內的蛔蟲有助于減少其血液里的病毒數量;中國科學家利用桑白皮等中草藥研制的抗艾滋病藥物臨床獲得重大進展;美國開始對HIV病毒的基因進行測序……從1981年艾滋病被發現至今,全人類與它的斗爭就沒有停止過。
時至今日,HIV病毒“升級”了嗎?它會不會出現“第四種”傳播途徑?誰將是這死亡病毒的終結者,是疫苗,是中草藥,還是基因療法?
-艾滋病毒在逐步“升級”
“HIV病毒在人體內不能像細菌那樣單獨存活,而是以DNA的形式進行復制,一個HIV病毒每天能復制10的10次方次,產生100億個HIV病毒!”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艾滋病臨床協作組副組長張福杰說。
在與人類的反覆較量中,艾滋病會不會像計算機“病毒”那樣逐步“升級”,變得越來越厲害呢?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王全立研究員說,由于目前治療艾滋病都需要長期用藥,HIV病毒出于自我保護的需要,核酸RNA的序列在不斷地變化,抵抗力、抗藥性在不斷增強,有的甚至到了常規抗藥性檢測檢測不到的水平。
專家指出,新藥開發正是基于HIV病毒耐藥性的不斷增強,于是不斷地轉變HIV病毒侵入人體的不同環節。現在被批準用于臨床的藥物已經達到16種,藥物功能比最初也有很大提高。很顯然,現在的HIV病毒已經不是第一代那么脆弱了!
-會出現“第四種”傳播途徑嗎
眾所周知,艾滋病傳播有三種途徑:性交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羅士德教授說:“但是,現在已有科學家在討論會不會出現『第四種』傳播途徑的問題。”
副主任醫師張福杰認為,隨著患艾滋病人數的增加,HIV病毒也許會像乙肝病毒那樣讓人防不勝防。王全立研究員認為,所謂的“第四種”傳播,是人們的種種猜測,很可能是前三種傳播途徑的融合。比如,艾滋病患者的唾液、尿液、血液中含有HIV病毒,一般性接吻或與艾滋病患者生活在一起不會傳播HIV病毒,但是健康人如果口腔有潰瘍、身體表面有細微傷口,或者與患者親密的生活接觸,便有可能感染HIV病毒。
-基因測序讓疫苗如虎添翼
在7月中旬召開的“第13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英國和肯尼亞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獲準從8月將在英國進行艾滋病毒疫苗第一期人體試驗。
疫苗是人類對付疾病的一種傳統方式,現在再度成為艾滋病研究的一個熱點。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史研究中心張大慶副教授說,對人類來說,HIV疫苗是又方便又安全的辦法。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說,他們已完成霍亂弧菌基因測序工作,通過基因組信息識別出一種叫RT的蛋白質,它能干擾腸內皮細胞工作,引起致命炎癥,針對這種蛋白質有望研究出殺死病毒的疫苗,這也給研究艾滋病的科學家最新啟示。
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胡松年總工程師認為,在人類基因組研究完成以后,人們完全可以把不容易感染HIV病毒的基因檢測出來,通過基因工程使下一代對HIV病毒有天然的免疫力。
據介紹,HIV病毒疫苗分兩種,一種是預防性疫苗,給健康人用,使其不被感染;一種是治療性疫苗,給病人用。艾滋病患者如果接受治療,就必須長期服藥,一旦停止用藥,HIV病毒又會發作。于是科學家設想,在HIV病毒降低到檢測不到的時候,使病人在疫苗的作用下,靠自身的免疫力來限制殘存病毒的發作。
衛生部艾滋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邵一鳴研究員說,中國研制的艾滋病毒疫苗明年將進入人體實驗階段,預計3至5年后就可以用來接種預防艾滋病。
-神秘的桑白皮
日前,中國科學家羅士德教授等開發研制中草藥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通過抗艾滋病活性試驗,研究小組發現一種普通的中草藥桑白皮具有較強抗艾滋病活性。”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羅士德教授說,從1985年開始,經過13年時間,先后對1000多種中草藥進行逐一試驗,值得慶幸的是,最后發現了桑白皮等150多種中草藥具有抗艾滋病的活性,能殺死或限制艾滋病病毒。
據羅士德教授的助手陳紀軍副教授介紹,桑白皮和其他4種中藥組成“復方SH”,從今年3月開始,中國和泰國雙方在泰國清邁一家醫院進行治療艾滋病I、II期臨床試驗,桑白皮等中草藥對治療艾滋病的有效率達到89%。泰國衛生部長宣布說:“臨床試驗證明,藥劑有助減少任何乘機而入的傳染,并可延長病人的生命。不過,這種藥無法根治病毒。”
羅士德教授說,今年下半年,在我國艾滋病集中的云南和四川地區將同時進行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明年6-7月份治療艾滋病的中草藥將投入批量生產。現在,包括雞尾酒在內的艾滋病藥物的價格極高,對那些發展中國家來說,價低的中草藥是他們的救命草。
-“基因治療”是終結者嗎
科學家在80年代初就發現高加索人和非洲埃塞俄比亞的一部份人群對艾滋病有天然的免疫力,雖然這部份人處于艾滋病的高發區,但他們卻不容易通過性交感染HIV病毒。艾滋病原體的近親是猴類免疫缺乏病毒,它感染非洲綠色長尾猴,這些猴子卻安然無恙;但是這種病毒接觸其它猴子,其它猴子都會染上類似艾滋病的病。這些特殊種群體內一定有某種抵抗艾滋病毒的天然元素。
艾滋病病毒發現者、美國醫學家羅伯特·蓋勒7月21日在德國指出,不同的人種對艾滋病病毒的抵抗力不同,這可能與變異的MIP-1ALPHA基因有關。例如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有13%的居民從父方或母方獲得了變異的基因,就可能是源于歷史上歐洲鼠疫肆虐時期的“自然選擇”,擁有變異基因的人生存能力更強。蓋勒還說,如果一個人從父母雙方都通過遺傳獲得了變異基因,那么他對艾滋病病毒的抵抗力就會更強。目前,科學家正在探索增加人體這種信息素的含量。
通過植入人體干擾素基因而改變的細胞對艾滋病病毒有極強的抵抗力,研究人員將改變過的細胞與艾滋病病毒放在一起,結果發現細胞能完全阻止病毒的侵入。人體細胞通常是能自身產生干擾素的,但數量太少,不足以阻止病毒的感染。于是,科學家們希望通過基因技術改變人體細胞,使其產生足夠多的干擾素來抵抗艾滋病毒的侵入。
“基因治療也是治療艾滋病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有的國家已經進入三期臨床實驗階段。”王全立研究員說,傳統的基因治療是利用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給患者注射“反義核酸”,使它通過細胞膜進入HIV病毒的核酸內,與HIV病毒的核酸形成互補,來影響HIV病毒的裝配、合成、復制,從而破壞它的正常表達。
人類基因草圖測序完成以后,研究人員開始設計基因治療艾滋病的新途徑。目前美國已經開始對HIV病毒的基因進行測序,試圖對它進行更有效的攻擊,或者將它復制出來,直接替換容易感染的基因,進行后天性基因治療。
(摘自《北京青年報》20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