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橙打到中國來
翟明磊
新奇士的中國歷程
1934年,美國新奇士協會就在上海設辦事處,當時中國人叫它美國花旗橙,中國成為世界上花旗橙銷量最大的國家,美國的果農從此對中國有一份特殊的好感。
1950年,美國花旗橙被迫退出中國。
1980年開始,中國以衛生果蠅防疫為由,不許新奇士橙進口。
80年代以后,所有中國市面上的新奇士橙都是偷渡客。用美國人的說法是非正式渠道進入的。盡管如此,香港的銷量僅次于日本成為亞太第二大新奇士橙市場,而香港大部份新奇士橙走私到大陸。
1999年,為爭取加入WTO,中國做出了讓步,取消美國柑橘、肉類、小麥產地進口限制,這對中國取得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待遇也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根據WTO協議,新奇士橙關稅將在2004年前從40%降至12%。
美國政府資助的廣告
3月25日,首批54箱新奇士橙飛抵上海虹橋機場。
5月中旬,1800箱新奇士橙在2個小時內被蜂擁而至的江浙經銷商搶購一空。
美國新奇士橙協會主席稱:今后5年將向中國出口5億美元的柑橘。
小小的橙子成為中美農產品第一次“交火”的試驗品。
再過不久,很多人就會在上海、北京、大連看到美國果農制作的新奇士電視廣告巨片,當你為新奇士橙廣告片驚嘆時,想沒想到美國政府在背后的支持?
提起較量,就不能不提到美國新奇士橙協會。這個協會是加利福尼亞和亞里桑那州6500個美國果農、61個包裝公司的自發聯合,但這個協齡有100多年的協會又不是嚴格的公司,它只是一個民間組織,這個民間組織使用統一的商標“新奇士”,實行統一的價格,同時價格每周變動,協會本身是非盈利機構,只負責全球市場推廣和科技改良等。它的資金大部份來自美國政府對果農的退稅和對農業的預算補貼,一小部份來自會員費用。
這些費用有多少,協會不愿意提供。但我們知道美國的農業預算是僅次于國防第二大政府預算。1997年數字是588.8億美元,占美國農業GDP的27%-30%。中國是1000多億人民幣,排在多項預算之后。
在克林頓政府期間,戰略貿易理論成為影響政府的主導理論,該理論認為政府應對需要扶持的出口產業進行補貼,使產業正循環得以加強,以取得戰略制高點。克林頓在早期演講中提出,“目前整個美國就像是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大公司”。農業的補貼正體現了這一點。
美國政府對農業補貼大多是通過民間協會發放,以避免政府補貼的市場無效性的通病。類似新奇士橙這樣的協會已遍布美國,如華盛頓蘋果協會、美國小麥協會等有上百家。
美國政府1997年約有1.6億美元補貼用于美國農產品的全球市場推廣即廣告和市場營銷上,每年投入新奇士橙用于全球廣告費用是驚人的,這使世界上50%的人知道新奇士橙這個品牌。
政府出資的農業廣告,算不算非正當競爭呢?
不算。相反,政府用于市場推廣的農業補貼在加入WTO后屬于綠箱補貼,是WTO組織鼓勵的。相反,農產品價格補助、農業信貸補助則被列入黃箱補貼,將被限制和削減。
美國目前已將黃箱補貼即農產品價格補貼從1998年均261億美元下降至1997年76.3億美元。而中國,用于市場推廣的農業補貼是絕無僅有的,但這1000億人民幣是用于基建和農業結構調整,這使我們在廣告推廣中先輸一局。
中國農科院國際農產品、貿易研究中心中國WTO農業談判專家程國強博士稱:新奇士橙登陸中國給我們最大的教訓是中國農業制度的缺陷,任何一個國家的單個農民都不可能成為市場主體,美國農民結成協會代表他們的利益,協會負責推廣,與經銷商打交道。農夫只須專注于種植。而中國農民不得不單兵作戰:一個農民不僅要種田,還要負責銷售。
這是中國在組織結構上的缺陷。這就導致在柑橘業上,中國與美國的競爭格局有如一個巨無霸企業面對蝦米式的眾多小企業,而這些小企業又無法聯合。
“協會”包打天下
張春華原是南昌果品公司批發市場的經理,“說實話,中國本土的新奇士橙大多引進美國新奇士的品種,由于中國有稀土土壤,國產橙子的味道并不比美國的差,而且由于與檸檬嫁接,有些品種甚至還超過新奇士橙,價格也比美國便宜。”據了解,美國新奇士橙在中國的批發價是170元-180元人民幣/箱(19公斤左右),而中國臍橙僅為它的1/5,20元-35元。
新奇士協會市場代表王秋華證實這點,“正式進口后,新奇士橙并不比市面上走私過來的便宜,而正式進口的新奇士,進入大陸會比走私貨縮短一二個星期,而且全部是冷藏運輸,質量有保證”。這么說,似乎新奇士橙正式進口后,除了是質的提高,市場價格并沒有變化。即使是稅收從53%降到12%,中國柑橘仍有巨大的價格優勢。
“問題在于,”張春華稱,“做水果生意的都知道,『水果不爛,賺千賺萬,水果一爛,傾家蕩產』。他們最怕水果變爛,而國產的橙子由于采摘方法不嚴密,碰撞率高,大小不一,成品率(即完整無缺的橙子)僅50%左右(而美國新奇士橙是90%),而且每箱橙子大小數量都是不一樣的。國內雖有幾家比較大的果品公司,如四川的中意牌、江西的奧林牌引進了美國打包流水線,但水果仍然品相不好,問題百出,原因是采摘的農民不戴手套摘果,或果子發生碰撞。相反,美國新奇士橙協會,不僅用全套流水線而且全自動選果,分成88、72、100只幾種包裝,絕無誤差。新奇士橙協會在每個包裝廠有十幾位質量檢測人員,每箱橙都打上包裝廠標記,一旦出問題,可迅速追查。每逢收獲季節,協會人員還專門向農民講授采摘技巧。”
中國的果農還有一個弱點,價格隨意性過大,由于無法從宏觀上掌握,一到大年或豐收季節,農民們紛紛降價,同時由于種植無計劃,市場供求年度波動大,而經銷商定價也很隨意,往往根據到碼頭的貨的數量來調節價格,而且不能長年供應,只有一季。
美國新奇士橙則完全不同,這個協會成員幾乎占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亞尼桑那州60%-70%的果農戶數,對每一個果樹成熟期都有自己精確到周的電腦統計,從而使產量均勻分布在各個時期,而這個協會的全球各地代表處將訂單傳給總部,再由總部份散到61個打包廠,打包廠再向農民收購精確到周的果實。從接到定單到裝箱海運只需2-3天。同時,每年種植計劃都是協會根據全球市場需要確定。為了全年供應新奇士橙,協會還通過技術推廣,形成一年兩季的橙收獲期:4、5月-9、10月為夏橙,10月-4、5月為臍橙,做到一年四季不斷貨。
新奇士橙協會還做到全球統一價,例如東南亞只有一個價格,內部惡性競爭消失。同時根據每月供求這個統一價格每個星期都會變化,而這變化是專業的風險預測人員得出的。“我們只有橙子上市2-3月對美國新奇士橙價格有沖擊,剩下的10個月全是他們的天下。”張春華稱。
新奇士的符號意義
種植橙子,中國是有比較優勢的,而肉類除雞肉外,中國也是有比較優勢的(豬肉比國際市場低57%,牛肉低84%,羊肉低54%),因為,中國勞動力便宜。中國缺的是土地、資金,因此中國在農業上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土地密集型規模出效應的糧食、棉花,我們要比國際市場價格高。加入WTO后,總的來說對我國農業沖擊是有限的,因為我們還有關稅配額的辦法,入關后,以糧食為例,我們每年的配額是1400萬噸至2100萬噸,每年遞增,最高2100萬噸,這1400萬噸至2100萬噸是稅減費的,超過的部份則收很高的關稅,而2100萬噸,僅相當于1995年中國糧食進口量,僅占中國精食消費量的4%-5%。何況這配額也并不是全部實行。進不進口都掌握在我們手里。
北大研究農業的專家盧鋒先生認為,新奇士橙像徵意義更大于沖擊意義,其價格決定它的消費群只能限于收入中高檔的消費者。
WTO資深農業專家程國強博士認為,“盡管加入WTO,有進口配額等措施的保護,農業并不至于達到崩潰的地步,但從新奇士橙的例子已可以看出,中國農業面對市場化與國際化的瓶頸是管理體制的部門分割以及行業壟斷與地區封鎖。以美國農業部為例,農業部負責農產品生產到營銷市場到餐桌的全過程,而中國,農業生產歸農業部,農業國內貿易歸內貿部,農業出口貿易歸外經貿部,導致只把農業看成一個生產過程而不是產業。例如農業結構調整,由于無法從上下游聯動運作,農業部只能規定,種什么、不種什么,而無法完成產業開發,無法引導農民產業升級,它的最終的結果導致市場風險加大”,“這種無法打破農業生產到貿易鏈條而形成產業競爭的體制,沒有辦法與西方國家抗衡,是我們農業專家最擔心的”。
回到新奇士橙話題,問題就簡單多了,由于中國橙有價格優勢缺乏市場營銷,但是中國是產橙大國,產地與市場近,可以直面市場一步到位。完全可以像紅富士打敗蛇果一樣,聯合起來對付新奇士橙,現在有許多聰明人已開始這種聯合了。
新奇士橙只是中美農業較量的一個開端,更大的較量在后面,也許我們能通過一個個較量使自身強壯起來。
(摘自《南方周末》2000.6.16)(配圖: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