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拉丁文早就有這么一句諺語:「時髦凌人,甚于暴君。」我只想再續(xù)半句:「而廣告乃其幫兇。」
近日接受記者訪問,有一個問題令我頗為驚訝。她說:「你似乎很喜歡蘇東坡。為什么到這個時代你還喜歡蘇東坡呢?」
我說:「為什么到這個時代我不能喜歡蘇東坡呢?到這個時代我應(yīng)該喜歡誰呢?卡爾維諾嗎?昆德拉嗎?還是村上春樹?你以為蘇東坡已經(jīng)過時了嗎?前幾天我搭飛機買機票,柜臺小姐認出我來,說『你就是某某啊,今天才看到廬山真面目!』那小姐未必知道『廬山真面目』是誰的詩句,但說來卻非常順口,因為蘇東坡的名言早已化入我們的民族語匯,成為中文的財富了。凡讀過書的中國人,誰不會說『雪泥鴻爪』、『大江東去』、『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呢?蘇東坡的天才一本萬利,到今天仍然管用,怎么會過時呢?」
記者的訪問往往是綆短汲深,原來不足為怪,倒是「折舊率」這文化現(xiàn)象甚或文化觀念,值得注意。折舊之為觀念,使某些價值顯得「過時」;折舊之為現(xiàn)象,使某些價值變得「貶值」。在量產(chǎn)促銷的工商社會,折舊的觀念是一切廣告的真理。新車一開出展示室,就開始折舊貶值了。計算機也是一代比一代高明,同時一代比一代便宜。科技的產(chǎn)品總是后來居上,永遠在「進步」之中,所以人類也養(yǎng)成一種幻覺,覺得自己是在「進步」。
不錯,人類是進步了,不過只是在器用文明而非精神文明。在器用文明與制度文明兩方面都非常「進步」的北歐社會,自殺率卻也領(lǐng)先世界,可見進步與快樂也未必成正比。
羅素在《哲學(xué)與政治》一書中就說:「『變化』乃客觀現(xiàn)象,『進步』乃倫理價值;變化,無可懷疑,進步,則見仁見智。」這道理用到文學(xué)上來,也可以說,文體有新舊,乃客觀現(xiàn)象,但新體是否「進步」,則大可爭議。目前的新詩人中,誰敢站出來說:「我的作品比蘇東坡新,所以比蘇東坡進步?」
在泛商業(yè)的社會,科技產(chǎn)品的折舊率往往會誤用到藝術(shù)品上去,而以為文化也像科技一樣,恒在進步之中,就像在社會主義的社會中,文藝也似乎恒在進步,所以普羅文學(xué)比古典文學(xué)進步。
高克多(Jean Cocteau)說得好:「藝術(shù)的作品看來丑,但后來往往變美。時髦的產(chǎn)品則不然,看來美,但后來一律變丑。」
海斯立特(William Hazlitt)說得更妙:「時髦乃雅在逃俗,卻深恐被俗追上。」
拉丁文早就有這么一句諺語:「時髦凌人,甚于暴君。」我只想再續(xù)半句:「而廣告乃其幫兇。」
在我們這變變變、變得太快太貴也太便宜的進步社會,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等的人文價值仍是折舊率無法欺凌的東西。六十多年前,被進步作家譏為落伍文人的沈從文就說過:「兩千年前的莊周,彷佛比當時多少人都落后了一點。那些人早死盡了。到如今,你和我愛讀《秋水》、《馬蹄》時,彷佛面前還站有那個落后的人。」
(摘自《明報月刊》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