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59屆柏林電影節落下帷幕,華語影片顆粒無收。今年參加柏林電影節的華語影片共9部,其中有7部至今未能在內地市場上映。
記者統計發現,歷史上“擒熊”的華語片,近六成未在內地公映。2003年以來,入圍柏林電影節的華語影片,七成未在內地上映。
記者觀察
入圍華語片七成內地未公映
參加今年柏林電影節的9部華語影片中,除《梅蘭芳》和《證人》在內地公映外,仍有7部華語影片至今未能在內地公映,占入圍影片總數的77%。這些影片能否在內地公映仍是未知數。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03年以來,參加柏林電影節的華語影片共38部,其中有27部未能在內地公映,占總數的71%。
“擒熊”電影近六成內地未公映
自從1983年《三個和尚》獲銀熊獎,華語影片開始在柏林嶄露頭角。
26年來,華語影片中,有4部榮膺金熊獎,14部捧得銀熊獎。其中,有10部電影未能在內地公映,占獲獎影片總數的55.6%。
2003年以來,華語影片中進入主競賽單元的9部影片只有4部影片在內地公映,未公映影片占入圍總影片數量的55.5%。
10部“擒熊”影片內地未公映
《香魂女》第43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喜宴》第43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紅粉》第45屆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太陽有耳》第46屆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最佳導演銀熊獎《河流》第47屆“費普雷西獎”、“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十七歲的單車》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愛你愛我》第51屆最佳導演銀熊獎《盲井》第53屆藝術貢獻銀熊獎《天邊一朵云》第55屆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伊莎貝拉》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專家分析
影片定位主盯國際市場
“進入電影節能夠充分說明影片有一定水平。”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介紹。
但他同時指出:“每個電影節都有自己的選片標準和宗旨,有些導演會去迎合國外電影節的選片口味。‘迎合’并不是貶義。如此,影片中的文化差異也會導致我們的觀眾對一些獲得過大獎的作品不太感興趣。”
從市場角度看,一些導演會瞄準國外市場。“有些電影題材,它的定位就不是國內市場,也并不期望能夠在國內市場收回成本。”章柏青說。
注重票房影片內地難上映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著名電影評論家黃式憲介紹,總體上我國電影市場無力“消化”眾多影片。“僅2008年就有408部片子通過了審批,但是能夠上映的片子不足70部。”
而內地市場更加注重票房,會影響一部分獲獎和參展電影的公映。
他在采訪中透露了電影院“潛規則”:周五上映,如果周六、周日票房不好,就可能被拿下了,這就是周末末尾淘汰制。“這種狹隘的市場眼光‘殺死’了一部分優秀的獲獎電影。”黃式憲說。
拍攝前未經審批不能公映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介紹,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定,所有公映的內地電影均需要在拍攝前經過審批。“有些參加過柏林電影節的電影并沒有進行審批或是審批沒有通過,因此不能夠在國內公映。”
章柏青說,影片在電影節上獲獎后再獲批上映,此前并無先例。“在國際電影節擴大了知名度,對內地的影碟發行有幫助。只要通過相關審批,還是可以作為影碟發行上市的。”章會長說。實習生李婉婷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