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余秋雨受邀地產(chǎn)商馮倫新書《野蠻生長》首發(fā)式,參加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的中國住交會。 中新社發(fā) 吳芒子 攝
|
毫無疑問,關注青歌賽上評委點評環(huán)節(jié)的觀眾不比關注選手表現(xiàn)的少,只是今年“隆力奇杯”青歌賽開賽以來,余秋雨因“話題王”而更受矚目,除了他豐富的知識和充滿魅力的點評外,諸如口誤、軟罷工、退出等爭議字眼始終圍繞著他。更有許多觀眾質疑,青歌賽本來是比選手唱歌,但文化知識反倒成了最大亮點。昨天余秋雨首次借新浪網(wǎng)親口回應爭議,他表示,之所以形成如此狀況,“首先歌不太好聽,可能是我們藝術創(chuàng)新的勢頭還沒有形成,總是唱一些大家重復的耳熟能詳?shù)母瑁姆绞讲畈欢。所以沒有吸引力。”余秋雨說,青歌賽不能僅僅是一場唱歌比賽,如果唱歌比賽的話,一個大國的電視臺能夠花四十幾個晚上去做這么一個小小的比賽嗎?這個好像資源太浪費了。他特別強調,“關鍵的是社會上不怎么在乎唱歌的觀眾很多很多,但是這些觀眾都會關注文化,這是一個絕對比例。光是一次歌曲比賽你說能夠有幾千萬觀眾嗎?喜歡屈原、司馬遷,喜歡李白、杜甫,想知道一點現(xiàn)在的環(huán)保知識,想知道一點現(xiàn)代生活當中應用的常識,這樣的觀眾數(shù)量可能是幾十倍的增長。”
◎“圓明園”點評段落為何被刪?
余秋雨:實屬央視正常操作
上月25日晚,青歌賽出現(xiàn)“屏蔽門事件”。當天的節(jié)目中,余秋雨點評關于“火燒圓明園”的問題時,畫面突然被切出,觀眾看到的是長達2分鐘的青歌賽開頭的宣傳片。消息一出,網(wǎng)友炸開了鍋,大家都在詢問,余秋雨的點評究竟犯了什么錯,被央視如此無情地屏蔽?當晚一位選手的問題是:火燒圓明園發(fā)生在哪一次戰(zhàn)爭中?這次戰(zhàn)爭主要的參加國是誰?當時,選手沒能回答出正確答案,即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燒毀了圓明園。為此,余秋雨點評的時候,引用了雨果非常有名的一句話,“可是這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這個園子,一個說要搶,一個說要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就在這個時候,余秋雨的畫面突然被青歌賽的宣傳片所代替,并且連續(xù)播放了三遍,這三遍播放結束切回演播現(xiàn)場的時候,恰巧余秋雨的點評結束。余秋雨說:“我覺得這個太正常了,我又沒有發(fā)表政治演說,我又不是在競選國會議員。國家電視臺在面對任何節(jié)目的時候,覺得這段講長了,或者這段可能有點不合適,剪一剪太正常。就像出版社有時候需要刪掉我的幾句文句一樣,我也會經(jīng)常刪我學生的博士論文。其實我到現(xiàn)在也沒問過什么被刪掉了,我完全不知道這個事情!敝劣诤髞碛^眾反映余秋雨點評明顯減少與他在和央視軟罷工有關。余秋雨表示:“說我軟性罷工,是他們太不了解余秋雨。我20年前連高校校長都辭職了,我哪會軟性,我要來就來硬的。你們太不了解一個男子漢了。我就要勸說網(wǎng)友了,千萬不要把刪除點評看成什么事件。你只要在公共媒體做事,多一句少一句的事情必然會有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電視臺讓任何人的話完全一字不缺的播出來。”
◎孔子是戰(zhàn)國后期人?
余秋雨:這是口誤
余秋雨在點評中出現(xiàn)了一些口誤,對待大家提出的意見,余秋雨說:“提出可以,但我不是口誤連連。我已經(jīng)搞清楚你們指的口誤是什么了,口誤并不是你們所理解的錯誤。譬如我住在新城國際,但是我講的時候經(jīng)常說成國際新城。我很想告訴大家,可能是中國人習慣讀講稿和書面話,而不習慣講真話,所以大家聽慣了。這次臺灣大選,宋楚瑜上來第一句話就講錯了,講成他幫的人是連戰(zhàn),其實應該是馬英九。但是大家就是一笑,知道你說的是口誤,而不是錯誤。”
余秋雨表示:“我到現(xiàn)在為止還不知道有口誤,只是那個春秋后期和戰(zhàn)國后期。但是大家知道,那道題我的全部點評都在講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的事,前后都在講這一點,嘴巴里邊突然冒出了一個戰(zhàn)國后期。希望大家能夠接受隨口講述的直播方式。因為這是媒體民主的一線光明。這其實就是直播的魅力,直播本身也是一個原生態(tài)!
◎被邀參加青歌賽時有無壓力?
余秋雨:青歌賽是我的大休假
余秋雨說:“我第一次被邀請參加青歌賽的時候感覺跟現(xiàn)在一樣,就是毫無壓力。平常我過的是非常忙碌的生活,青歌賽是我每兩年的一次大休假,在這個期間我的身體也好了,因為幾乎不要動腦筋,也不會有人請你去講學,也不會叫你寫文章!绷硗猓嗲镉陱娬{:“雖然青歌賽的文化題涉及這么多方面,但是中央電視臺和青歌賽組委會是不可能給題庫,或者參考書的。如果選手的老師或者隊里做一些準備,這個我們不知道。我作為一個多年的教師,我知道越給他們題庫越是害他們,他們要花幾個月的時間鉆在這個題庫里。而且題庫里的內容很可能在關鍵時刻被臨場改動。背題庫的方式,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一個惡果!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