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死了?被他婆娘逼死的吧?!”昨日下午,蘭州市甘家巷72號大院內,幾位老奶奶向記者轉述了她們聽說楊勤冀突然死了的第一反應。“后來才知道他是為了完成女兒的心愿自殺的,而且是在香港。”一位老奶奶說。
這個悲劇的種子究竟是在什么時候種下,又如何生長發芽最終釀成悲劇?更令人擔心的是,這個家破人亡仍執迷不悟的追星悲劇似乎還未結束。記者在蘭州尋訪楊麗娟以及她的家庭的種種往事,走近這起追星悲劇中的三個角色。
老鄰居:楊母是個“強勢”的婆娘
2005年下半年,楊勤冀一家三口搬進甘家巷72號,租下院內一樓的一套房子,每個月租金400元。此前,他們曾有自己的房子,為了籌集女兒見劉德華的費用,楊勤冀將房子賣掉。
“具體什么時候搬進來的,記不清了”,住在院內的周大姐介紹,注意到這個家庭,還是因為去年3月份,電視上播放新聞,說是女兒瘋狂喜歡劉德華,父親要賣腎籌集路費等,“當時就感覺不可思議。”
此后,這個家庭不斷傳出“新聞”。除了一個輟學在家、癡迷劉德華的女兒引人關注外,兩口子經常的吵鬧讓院子很不太平,有時候甚至還打起來。
“最嚴重的一次是,婆娘舉起拐杖就打老頭子”,當時就住在楊家對面的白大媽介紹說,老頭子也不敢還手,逃出屋子一個人蹲在院子的角落里,過了一會兒看家里沒動靜了,楊老師才低著頭回家。類似這樣的情景還有不少。大多時候,飯菜買回來之后,母女倆在屋里吃,楊勤冀一人拿著飯盒蹲在院子里吃。
楊勤冀比妻子杜某大14歲,杜曾告訴鄰居,當年因為楊勤冀苦苦追求,她才嫁給他。據介紹,杜在家中很強勢,動不動便和楊勤冀吵起來,并最終導致兩人離婚。2005年左右,因為煤氣中毒,杜兩腿被摔傷,楊勤冀憐其無人照顧,便又將其接回住在一起,至今都尚未辦理復婚手續。
除了頻繁的吵架,這個家庭的特殊之處就是很少和外界交流。鄰居們經常能看到這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曬太陽,有人打招呼兩位大人還能說幾句,而孩子則從不搭理人。
“老頭子可憐啊”,在大院門衛室內,60多歲的張立華告訴記者,一年多從未看見過他穿新衣服,永遠是一件灰色的西裝,背后胳膊處還有被老婆撕開的一道縫。記者從相關圖片上注意到,老人在香港跳海自殺被撈上岸時,穿的還是這件衣服。
老同事:楊父是個偏執的好人
曾和楊勤冀一起共事過的蘭州三十一中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或許因為年近40才得子的原因,楊勤冀對其女兒極其看重,幾乎是百依百順;而因為孩子,楊對妻子也是一再忍讓。這或許是唯一一個合理的解釋——因為頻繁的爭吵中,楊總是唯唯諾諾。
楊的同事介紹,楊勤冀是河北人,上世紀50年代時考入西北師大,后來被分配到蘭州第三十一中學,主要教文科,在蘭州沒什么親戚。“他心地特別善良,做人也很正直,所教學生都很喜歡他,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喜歡和人交流,也正是這個原因,楊老師生前幾乎沒什么知心朋友。”這位老師認為,也正是因為和外界缺乏溝通的原因,楊勤冀這一家在追星的路上越陷越深。女兒追星以后,在社會的非議和與妻子的爭吵中,老楊越來越不正常了。“要是有個親戚、朋友的,怎么可能導致這種事情發生?”
在楊勤冀遺物中,記者看到一個小本子,里面除了一些賬目之外,老楊還寫下了他對周遭世界的失望:“正因為我們很明智,才堅持到今天,不像他們說的瘋狂,不理智也不會付出12年”。
“要知道他可是滿懷希望而去的呀”,這位老師表示,假如在這個時候,社會能夠介入引導,或許這個非正常的家庭還有的救。
憶往昔:楊麗娟曾是優秀學生干部
然而,這個家庭的悲劇似乎還未結束。昨日上午,記者在蘭州西南國際大酒店見到了已回到蘭州的楊麗娟母女。面對楊母,記者有意識地問到這個家庭的過去。楊母介紹道,以前女兒很乖,小學時語文數學多半都是雙百,政治、歷史等課也是在90分以上,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初一時的楊麗娟還被其就讀的西北師大二附中評為校級優秀學生干部。但轉眼到了初二,楊麗娟開始了她輟學追星的迷途。
“那時家里條件很好,每天有吃不完的烙餅,哪像現在,老頭子在香港沒吃過一頓飽飯。”楊母聲音悲切,說著說著便淌下了眼淚。然而談及下一步,楊母還是希望盡快辦完手續,以便再去香港替女兒完成心愿。“女兒唯一就這個要求,見一面有啥了不起的。”楊母再次痛訴劉德華的無情來。然而當記者問到這個愿望滿足之后會怎么辦時,這位母親一片迷茫。她希望女兒過幸福的生活,但是沒有具體打算。
楊麗娟這幾天有些失落,前日晚她向陪同她的女記者抱怨:“怎么沒人來采訪我啊,記者怎么都走了啊?”而此前被安排住進一家賓館的時候,楊麗娟堅持要單間。當其走進房間后,第一句話竟是:“這個房間消過毒吧?”在場人士莫不驚愕。
目前,蘭州當地一家報社正在幫楊麗娟聯系赴港的手續。這對母女倆的下一步,仍然茫然不可期。
(谷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