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自經典電影《舞臺姐妹》的33集同名電視劇正在北京臺熱播,該劇在表現兩對舞臺姐妹戲曲人生的同時,講述了越劇的發展。很多觀眾認為,不用越劇演員擔綱主演導致該劇失去了應有的韻味。導演巴特爾則表示,對該劇而言,演員表演、塑造人物是第一位的,唱戲不是主體。
劇情:加入抗戰為越劇改革鋪墊
四十年前的電影《舞臺姐妹》曾引起轟動。巴特爾說自己和很多人一樣,“小時候我就特別愛看電影《舞臺姐妹》,因為懷舊,對它有感情。但從今天的審美來看,電影版《舞臺姐妹》太簡單了。因為歷史原因,電影里更多地強調階級關系,人物寫得簡單,而為什么要改革越劇,沒有太多依據,而且電影里對抗戰八年一晃而過,只有幾個標語。”巴特爾說,他對電視劇版最滿意的地方就是把抗戰氛圍加了進去,“戰爭導致妻離子散,越劇演員上前線慰問,讓大家看到越劇有這么大的力量。藝術的魅力在那兒,再加上江波的引導,這樣進行越劇改革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選角:用越劇專業演員風險太大
在電視劇《舞臺姐妹》中,由于梅婷、蘇巖兩位女主演都不會唱越劇,盡管非常用心地學習,但依然被觀眾評價為只有身段,沒有神韻。不少人認為應該從專業越劇演員中選角。對此,巴特爾解釋說,《舞臺姐妹》最主要的還是臺下戲,“唱越劇的戲份很少,主要是拍臺下的戲,講人物命運。如果一味強調戲曲就成了戲迷看的東西,會失去一部分觀眾。”巴特爾認為,找越劇演員風險很大,“即使會唱越劇又年輕漂亮,但如果沒有演戲的經歷,人物感情戲演不出來,效果也會打折扣。”之所以用梅婷、蘇巖這樣的熟臉演員,巴特爾稱也是投資方的意思,“人家是出錢的人,他們要從商業角度來考慮。”
點評
何賽飛四人中演得最好
目前,觀眾反響最好的是扮演商水花的何賽飛,認為她一招一式都非常到位。巴特爾也認為何賽飛的表演最出彩,“印象最深的是她最后上吊的那場戲。她看著那個上吊繩,突然有了一絲笑意。她這一笑代表了很多,她讓人覺得死了比活著痛快,她通過這個微笑,告訴秀竹‘我來了’。”在后期剪接的時候,巴特爾特意加了一個秀竹的畫面進去,效果非常感人,很多人看到這里都哭了。
何賽飛1985年畢業于浙江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學的就是越劇,巴特爾認為她的越劇演員身份幫了大忙,“她是所有演員里最先定下來的。”盡管何賽飛表演出彩,但有觀眾認為何賽飛年紀太大,與李誠儒飾演的唐如龍打情罵俏時多少有點別扭。巴特爾說,何賽飛的年齡其實跟角色年齡差不多。何賽飛也認為自己的年齡剛好合適,而且電視劇版商水花比電影版更飽滿。她說:“她還想過抗爭,思想上有過轉變,這個商水花會更加讓觀眾難以忘懷。”
史依弘氣質與角色吻合
觀眾認為史依弘演出了角色的聰明伶俐、大方得體、左右逢源,讓人感覺到角色的清新、溫婉。巴特爾則稱文秀竹討巧的原因是史依弘跟角色的氣質非常吻合,以致看不出表演的痕跡。史依弘在劇中的越劇表演也讓人印象深刻,但她并不是越劇演員,她學的是京劇,主攻青衣、刀馬旦。史依弘認為戲曲有共通性:“文秀竹是個越劇紅小生,我有京劇功底,雖然越劇比京劇婉約些,但基本的招式還是相通的。”
梅婷的角色寫得不夠好
作為劇中戲份最重的角色,巴特爾認為竺春花這個人物寫得不是特別理想,“電影中也是如此,雖然電視劇有所豐富,但還是比其他幾個角色干澀。她沒有情感上的內容,就是越劇歌星,比較難演。”梅婷則表示很喜歡春花這個角色,“春花能在舊上海的大環境下給自己立下不收禮、不認干媽、不唱堂會的規矩,還敢于進行越劇改革,建自己的劇院和學校,這樣的事情在當時很難做到,在現在也很難做到。”
蘇巖的個人創造比較多
蘇巖扮演單純盲從的邢月紅。巴特爾認為在這個人物上,蘇巖的個人創造比重很大,“拍戲時每天都看她在揣摩劇本,還經常與我商量如何改進一些小細節。她是山東人,為了演出江浙女人精致與溫順的感覺,特意在臺詞中加上一些江浙口音,這些不是我逼她的,是她為了角色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