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wèi)視目前正在熱播電視劇《蝸居》,在收視率可觀的同時,該劇所引起的觀眾對諸多社會話題的議論也在不斷升級。
而這種熱論的焦點,更多的是集中在海藻、小貝、宋思明三人的情感糾葛,以及社會對這三人及三人交叉感情線的不同態(tài)度。
本報記者昨日專訪到了該劇中海藻的扮演者李念,從她的角度進一步解讀《蝸居》。
錯亂情感引發(fā)話題
小貝VS海藻 為錢而分手
一句好聽的情話,一塊錢的蘆葦,小貝與海藻的愛情是很多人擁有過的最初的愛情,單純簡單又美好。當海藻為了姐姐的買房款還差6萬元向小貝求助,并稱會用所有報答這份恩情時,小貝卻“救急,不救窮”地表示只能拿出2萬元。這使兩個人的愛產(chǎn)生了矛盾,加上宋思明介入,使得兩人最終沒能在一起。
引發(fā)話題:
小貝的行為是自私還是人之常情?
如果沒有6萬元的問題,海藻可能背叛小貝嗎?
宋思明VS海藻 第三者的愛情
海藻陪宋思明一夜,他一甩手就給了6萬元,這樣的物質滿足讓海藻的心首先傾斜過去了,而且宋思明體貼細膩,對海藻確實也寵到極點。對海藻的愛,也就是對妻子的殘忍,宋思明在知道要身陷囹圄前,他把妻子變賣的房產(chǎn)1000萬中的500萬元給了海藻讓她出國。
引發(fā)話題:
海藻對宋思明有愛情嗎?
有很多人竟稱是女人都會愛上宋思明?
宋思明其實毫無道德?
海藻VS宋妻 誰更值得同情
一個如花似玉的年輕女孩,一個人到中年的糟糠之妻,海藻自然比宋妻更有吸引力。宋妻對海藻不可謂不狠毒,她甚至把海藻打到流產(chǎn)。
引發(fā)話題:
第三者值得同情嗎?
年深月久,如何捍衛(wèi)愛情和家庭?
問:你個人喜歡海藻嗎?或者說同情她嗎?
李念:海藻是個悲劇的角色,希望能給大家一些警示。通過飾演這個角色,也讓自己得到了一些新的感悟。
問:很多觀眾很痛恨海藻,也到你的博客和貼吧中去罵,你會不會很難過?
李念:我的個人生活沒有因為這些受到影響,但是看到他們罵的內容,有時候很害怕。海藻只是我塑造的一個角色。在拍攝過程中,我很認真地琢磨這個角色,希望給大家?guī)硪粋真實的人物。我周圍的人還沒有把我當作劇中人的情況,身邊的人更多的是對我這個角色的認可,他們都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問:你覺得劇中的情形,就是海藻、小貝、宋思明間的情感故事,很真實嗎?你有沒有遇到過像海藻這樣的女孩?
李念:《蝸居》這部電視劇里所描寫的故事,這里面的每個角色的故事,其實是很真實地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
問:你怎么看待海藻與宋思明之間的感情?或者說,你覺得海藻與宋思明有愛情嗎?
李念:他們之間摻雜了太多外在因素,這樣的感情必然不會是真愛。
問:你覺得物質和愛情的關系應該是怎么樣的?
李念:物質對于愛情來說,確實有影響,但我覺得并不能因此就否定所有,應該還是要因情況而異吧。這部劇也特別警示正在經(jīng)歷人生抉擇的人,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因為一時的誘惑而將自己的人生葬送。
問:海藻的悲劇源于什么?很多人說海藻也是為了她姐姐。
李念:海藻其實是現(xiàn)在社會中一部分人的一個縮影,原本的單純因為走上社會之后的生活壓力而改變。
問:很多人也不喜歡海萍,你覺得海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李念:我想現(xiàn)實中更多的是海萍那樣的人,她就是我們周圍的人。
問:也有人認為小貝太小氣了,才導致海藻離開了他,你認為小貝是怎樣的人?
李念:海藻和小貝的分開,中間夾雜著很多因素,不是單一的一個事情,感情是需要兩個人一起經(jīng)營的,只能說他們沒有經(jīng)營好。
問:觀眾認為劇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問題,比如說蘇淳沒有本事,海萍有點貪婪,你認為這部劇要告訴觀眾的是什么?
李念:《蝸居》這部戲,真實地反映了都市中那些貸款買房人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大家努力、努力、再努力,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希望觀眾可以通過海萍、海藻這些角色來獲得一些感悟。
問:演過這部劇,你自己對愛情和生活的態(tài)度有改變嗎?
李念:我呢,生活、工作都一直堅持一個信條,那就是腳踏實地。愛情觀也是如此,找到一個相愛的人,組建一個和睦的家庭,然后努力的生活。
專家觀點
社會學家王立波:女人要自強,男人要自律
《蝸居》之所以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也是因為該劇更多地把目光放到了挖掘生活背后的社會意義上,記者也為此采訪了社會學家王立波。
王立波稱:“從社會中的個人角度來說,這屬于一個道德約束的范疇,作為女人,要自立自強,你不是商品。而男方,有錢人或有權人,也要自律。”
王立波表示,之所以社會上有《蝸居》中所反映的諸多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社會秩序還不健全,游戲規(guī)則還不規(guī)范,不是說1是1,2是2,而是還可以從其他方式來實現(xiàn),這樣就容易引向歧途。”
王立波還認為:“這個社會要有評判是非的標準,而中國崇尚的道德理念,一直是個傳統(tǒng)。”就像《蝸居》所表現(xiàn)的那樣,脫離道德標準的行為不會有好的結果,“道德是跨越不過去的,即使不是現(xiàn)在,到了一個年紀,自然會有他的‘好果子’吃。”(記者 孟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