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翻拍成為了電視劇產業(yè)的主旋律。《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51號兵站》等紅色經典全部重新來過,香港經典劇《上海灘》、《霍元甲》、《射雕英雄傳》也都新出了內地版,而最新、最熱的是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的翻拍。
1982年國慶節(jié),央視播放了《西游記》試集《除妖烏雞國》,打響了四大名著上熒屏的第一槍。1998年,43集電視劇《水滸傳》在央視播出,標志著四大名著電視化全部完成。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花了15年時間。而如今,四大名著的新版電視劇幾乎同時啟動,一起爭奪從演員到主創(chuàng)的優(yōu)質資源,一起把娛樂圈攪得更加風聲鶴唳。
娛樂新聞尤其是電視劇報道已經高度向四大名著劇集中。這一年間,《紅樓夢》劇組進行了長達數(shù)月的“紅樓夢中人”選秀,一方面激起了關于規(guī)則和內幕的爭議話題,一方面圍繞著用不用選秀的優(yōu)勝者,導演和出品方幾經拉鋸,最后以換導演平息風波。《三國演義》先是選定了“老字號”歷史劇導演陳家林,后來換上了少壯派導演閻建鋼,并在網上大舉征集六大主演人選。僅僅過了半年,閻建鋼宣布退出,理由是“與部分投資方意見不合,操作層面上也發(fā)生分歧”。《水滸傳》前兩天建組,吳子牛導演率一干明星大碗喝酒,啟動了網上“全球搜將”活動遴選演員。此前,該劇早已因“邀請日韓演員來扮演梁山好漢”掀起軒然大波。《西游記》到現(xiàn)在還沒有正式招兵買馬,但是制片人張紀中一年來一直大談創(chuàng)作思路,并同老版《西游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舌戰(zhàn)了幾輪。
四大名著戲高調出場,沸沸揚揚地搶占娛樂版面,無一例外地“未拍先紅”。然而,這番鼓噪僅僅是開始,同步啟動的名著戲勢必會在不遠的將來同步登場。名著戲都有龐大的體量,都有相當?shù)奶栒倭Γ家碱I最好的播出平臺,都將二輪三輪地重播不休,到時候,熒屏上很可能出現(xiàn)曹操方唱罷、寶玉就出場的順序,或者武松在央視開打、唐僧在地方臺取經的場面。四大名著戲連軸轉,觀眾在古人里打轉,難免感覺到枯燥乏味。雖然古典名著需要普及,而且沒有什么方式能比電視劇更加形象直觀、輻射寬廣,但翻開報紙就是名著劇組的是是非非,打開電視就是水滸、三國的捉對廝殺,肯定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以說,電視劇題材單一化的傾向日益嚴重,而名著扎堆兒使這一問題更加昭然。
原因是多方面的。2004年,反腐劇、涉案劇被逐出黃金檔。此前,涉案劇連續(xù)幾年都是收視率最高的類型劇,禁令使這一劇種幾近夭折。隨后,古裝劇和辮子戲的播出比例受到限制,又一類型劇前景黯淡。接著,驅逐“第三者”成為凈化熒屏的新舉措,以情感糾葛見長的電視劇又碰壁了。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實力本就薄弱,無法推出像美劇《越獄》、《英雄》那樣富于科學含量和想象力的作品,幾番整合后,既無政策風險、又得觀眾歡心的就只有名著翻拍戲和親情、苦情戲了。此外,電視劇出品方急功近利,老想借船出海,很少力推原創(chuàng)。老想一本萬利,不想從頭做起。搭名著的順風車幾乎不用考慮宣傳費,等于沒開機就回收了成本;而請人原創(chuàng)劇本等于是平地起樓,費心費力不說,將來的收益完全無法預知。對于每一個商家來說,翻拍之舉都遵循了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然而個體的理性造成了整體的非理性:題材一再重復,新作難以冒頭;名家始終當?shù)溃迈r血液全無。結果形成一個暮氣沉沉、虛假繁榮的市場。
不要再重彈《羅密歐與茱利葉》重拍了多少次的老調了,莎翁名作的翻拍始終是在百舸爭流、萬箭齊發(fā)的環(huán)境中完成的,它在西方只是各種類型作品中的一支,而不會大樹底下不長草,不會畸輕畸重,把局部奉為整體。中國的電視劇觀眾數(shù)以億計,有多種多樣的口味和需求,擺在他們面前的應該是滿漢全席,而不能只是一碗肉和一條魚,盡管這魚和肉用傳統(tǒng)工藝做得非常地道。要想全面展現(xiàn)時代氣象,要想充分滿足觀眾意愿,需要更有智慧的產業(yè)政策,需要鼓勵原創(chuàng)的遠見和勇氣。 (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