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熒屏出現“主持人”不過30年的光景。
近日剛落幕的第16屆上海電視節開辦“主持人30年專業論壇”,同時對有突出貢獻的85人進行了表彰。
此次受表彰的沈力、趙忠祥、曹可凡等幾位重量級主持人,以及新生代主持人朱丹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分析中國主持人事業發展之路。
1980年-1989年代表人物:沈力、趙忠祥、陳鐸、虹云等
串聯為主
很多人主要工作是背稿子
中國電視熒屏上第一次打出的“主持人”稱謂,出現在1980年7月12日央視播出的《觀察與思考》欄目。
三年之后,第一個固定欄目《為您服務》的專職節目主持人——沈力出現了。沈力也由此被稱為“中國熒屏第一人”。
沈力主持風格親切、平易近人,有時候她還親自走進商場為觀眾介紹商品的用處,甚至當場試用。無論觀眾還是電視臺,都被沈力這一新穎的主持形式所吸引。
此后,主持人這個職業也迅速鋪開,但和沈力的高起點不同,當時電視臺的領導、編導對“主持人”這個行業了解的并不多。這一時期的主持人大都音質醇厚甜美,但學歷和素養以及生活閱歷上則是參差不齊。
翻看當時的節目錄像,我們不難發現,當時很多主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背稿子,做節目的串聯而已,自身的主動性幾乎發揮不出來。那時候,國內主持人對國外同行的狀況也是一無所知,不可能借鑒他們。
代表闡述
主要是“說別人的話”
“28年前我第一次當主持人的經歷說起來有點荒唐,因為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主持人。”沈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經驗都是在實踐中得來的。
當時既沒有相關的文字資料,也沒有培養主持人的專業。沈力只能翻詞典,查“主持人”這三個字的含義,查完才知道,與播音員不同,主持人還有串聯節目的責任。
沈力說,因為大部分主持人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主持專業教育,主持人的話語權也相對受到限制,因而那一代的主持人前期大多還停留在“說別人的話”的階段,主要做的是串聯節目的工作,自己很少在節目中發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照本宣科不代表沒水平
趙忠祥表示,雖然那時候的主持人很多都是“照本宣科”,但這并不代表那個時代主持人的水平不行。“是那時候工作形式問題,不代表主持人的水平落后,就連現在春節晚會、重大儀式性的主持仍然不可能現場發揮,這并不代表主持人水平低。”趙忠祥說。
另一方面,如果有機會,有的主持人也樂于現場發揮。趙忠祥介紹,他在1981年主持《北京中學生智力競賽》的時候,除了很多題目是不能自己發揮以外,中間的很多過渡句都是自己臨場發揮的。
主持人發展大事記
●1980年7月12日,央視《觀察與思考》欄目在中國電視熒屏上第一次打出“主持人”稱謂。
●1983年元旦,低迷的《為您服務》改版,央視推出第一位固定欄目的專職節目主持人沈力。
●1983年春節期間,央視推出春節聯歡晚會,一批演員和主持人聯袂主持,由此開創我國電視春節晚會連續20多年長盛不衰的紀錄,派生出的其他各類主題晚會也層出不窮,為主持明星整體打造提供了平臺。
●1989年12月18日,央視《綜合經濟信息》改版為《經濟半小時》,敬一丹等幾位經濟節目主持人登臺亮相。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