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年央視春晚飽受植入廣告過多的非議、地方衛視春晚又困于同質化嚴重無法突破之時,充滿了草根精神和互動樂趣的網絡春晚,殺出重圍“登堂入室”。雖然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網絡春晚尚無法撼動熒屏春晚的地位,但一些學者認為網絡春晚的出現,將成為我國“春晚”文化的新起點。
網民期待人氣高
從2008年底開始,網絡春晚、山寨春晚、民間春晚的口號就不絕于耳,但2010年由北京衛視攜手新浪與中國移動,打造的“三屏合一”的網絡互動春節聯歡晚會才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春晚”。自去年12月10日發布消息后,眾多網民通過“我要上春晚”“我來淘新人”“我來寫劇本”“我來當導演”等模塊釋放民意,為北京電視臺“點將、支招”,網絡春晚以其無法比擬的互動性,在這些親密互動中最大限度地聽取網民的意見,集中了草根藝術的精華,并通過不斷宣傳預熱,形成了群情期待之勢。
挑戰傳統電視臺
如果說“網絡電視臺”在幾年前還停留在宣傳口號層面的話,從此次春晚直播的比拼來看,各視頻網站除了發揮網絡固有的優勢外,在制作模式和水準上,更進一步向電視臺方向逼近。以激動網為例,此次春晚,他們打出了“12小時全程直播”的概念,除直接轉央視直播信號的那5個小時外,其7小時自制內容的組成和操作方式,與傳統電視臺的制作模式非常相似。實現了“演播室嘉賓主持、VCR預先制作的節目、直接插播央視當天有關春晚的預熱新聞、連線梅地亞的外派編輯”等多種內容的有機結合,是視頻網站以類電視臺的模式進行直播的首次嘗試。從播出效果看,不僅這些節目源之間的切換沒有任何停滯,通過演播室主持人的串場也實現了內容的平滑過渡,這可謂是對于傳統電視臺的制播權威的又一次挑戰。
關注程度仍有限
盡管網絡春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但就數據而言,網絡春晚的受關注度仍相對有限。權威第三方機構CNZZ26日發布報告稱,2010年春節期間,在2月12、13、14日三天內,我國整體網絡流量降低近35%,13日的網絡流量更是達到去年春節以來的最低值,該日的互聯網到訪網民數低于1月平均水平約47%。其中,以深受廣大網民喜愛的視頻類站點為例,在春晚播放期間的20時至次日凌晨,此類站點流量較1月這一時段平均降低約79%。截至2月20日,在主要的視頻站點中,虎年春晚相關視頻或衍生視頻節目的播放量與搜索量約為54.3萬個,網絡春晚相關僅為1萬余個。
整合創新待探索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需要更快更方便的互聯網接入方式以保證網絡春晚的播出效果之外,網絡春晚如何真正將群眾的參與性有效轉化為具有創新性的節目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教授認為,網上看電視,將成為一個電視未來和新媒體結合的必然趨勢,網絡春晚的出現,也將成為我國“春晚”文化的新起點,“甚至可以說2010年是網絡春晚元年”。但他同時指出,“現在的網絡春晚還是流于形式上的東西多一些,目前網絡只是對內容進行反映,沒有真正把互動作為內容。如何真正把網絡在傳播上的優勢用足、用好還有一段路要走。” (孫佳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