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觀眾看見的是臺前的光彩歡鬧。可春節晚會上上下下幾千號人也是一個小社會,難免有一些看不見的人際規則在推動著春晚的發展。
在虎年春晚即將來臨之際,我們把這些“潛規則”挖出來看看,讀者朋友們也可以順便對對號,看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潛規則一:春晚為啥大多是熟臉?
春晚年年喊出“推新人”的口號,很多人也都爭搶著上春晚,為何觀眾又經常會看到那些老面孔呢?
這其實跟演員們混的圈子有關。比如同樣是著名服裝設計師,有人走時尚秀場,有人專門給春晚設計服裝,兩種圈子不搭界。文藝圈也是如此,央視春晚其實也是一個圈。
常年跟央視交好的演員們,跟春晚導演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都互相了解,因此,一旦導演組找到了合適的本子,他們就會根據作品的特點對照自己熟悉的朋友,看有沒有適合角色的人選。
演員句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過,春晚是一個萬眾關注的活動,而且還要直播,對于導演來說,壓力很大,要是有不熟悉的演員,他們不敢輕易用。要是新人上來演砸了,誰愿意負責任呢?
而且,以前的春晚節目經常是經歷了幾年的打磨,現在一個作品從創作到成熟,不過幾個月時間,就像快餐。
尤其是難度最大的語言類節目。演員、編劇們經常要有幾個月的磨合期,大家熟知的,光是馮鞏的本子就要修改五六十稿,換做經驗不足的演員的確難以適應這種殘酷的煎熬,很多商業活動繁多的演員也不愿舍棄幾個月的賺錢良機,而且,即便是很優秀的影視演員,比如張凱麗、牛莉去演,老百姓不見得認可,所以兜了一個圈子,還是得原來這些春晚“老人兒”。
用前春晚語言類統籌汪洋的話說:只有這些老戰士,懂得“蹂躪”,接受“蹂躪”,習慣“蹂躪”。所以每年春晚就是一些熟悉的人做一次熟悉的游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