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梵希:時尚巔峰的幕后推手
如果說50年代的《羅馬假日》讓奧黛麗·赫本敲開了“時尚”大門的話,在接下來的60年代,紀梵希則成為赫本時尚的幕后推手,成功地將赫本推上了“時尚”的巔峰。
1953年夏天,紀梵希邀請奧黛麗·赫本到巴黎凱達格蘭大道上的餐廳用餐,餐桌上有酒燜雞和美酒。“我喜歡緊身的衣服,”赫本笑著說,并優雅地撕了一片面包。她告訴紀梵希,在演完《羅馬假日》,第一次拿到片酬時,她就像其他崇拜紀梵希的“粉絲”一樣,用原價買下了一件紀梵希大衣。
此前,赫本留給紀梵希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她像個脆弱的小動物,一捏就碎。”紀梵希相當優雅地隱藏了內心的失望。
當赫本在紀梵希工作室為自己的新戲《龍鳳配》挑選了三套禮服之后,一切都不同了。《龍鳳配》中赫本以船領連衣裙和T恤出場,這立即在人群中掀起一陣旋風。而全世界的影迷都將永遠記得“麻雀變鳳凰”的瞬間——女主角穿著套裝回到紐約,簡約中有著不露聲色的高貴。
紀梵希毫不猶豫地告訴赫本:“我情愿為你做任何事。”就這樣,兩人開始了時尚史上最長久,也最成功的合作。他們共同創造了一種全新美的標準:小巧臀型、楊柳細腰,以及天鵝般優雅的脖頸。赫本不喜歡裝飾繁復或穿戴得閃閃發亮,而紀梵希的設計也線條簡約流暢,兩人一拍即合。
赫本自發地擔任起紀梵希風格的“代言人”,之后,赫本的每一部影片里,幾乎都打上了“紀梵希制造”的烙印。
伴隨著與赫本在電影中的成功合作,紀梵希也越來越得到美國上流社會的擁躉。兩人共同締造的時尚風浪一直延續到70年代末,他們的友誼比起她和兩任的丈夫都來得更長久。直到1993年1月赫本去世之前,紀梵希共為赫本設計了25套裙子,還為赫本第二次婚禮設計婚紗,為赫本兒子西恩的洗禮設計服裝。所以在赫本離開人世的時候,紀梵希成為赫本遺囑不二的執行人。
赫本非常相信服裝對她的成功意味著什么。“衣服確實帶給我許多我需要的信心,”赫本承認。多年后,赫本對紀梵希透露,“當我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電視攝像機面前演講時,自然會緊張,但穿著你設計的衣服,我覺得好像有人在保護我。”
赫本風格:不可復制的時尚符號
奧黛麗·赫本26年的從影生涯,每一次人們總是愿意追隨她的時尚腳步。這些“時尚碎片”的積淀,到了20世紀90年代,漸漸凝固成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赫本風格”,它成為了一個永恒的“時尚符號”,紀梵希將它定義為“優雅、成熟和好教養”。
“大家學著她走路、說話的樣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像奧黛麗·赫本,這股模仿熱潮持續發燒長達10年之久。”紀梵希工作室指導德雷達·米爾回憶。
但她并不愿做任人擺布的“衣架子”,她對“時尚”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時尚》雜志就稱贊她“能夠建立流行美學的新標準,每個人爭相模仿的‘赫本形象’”。
“我敢說,每一本雜志的編輯或服裝助理可能每分鐘都會提到奧黛麗的名字。他們會說,喔,這樣很奧黛麗。”1991年,著名設計師拉爾夫·勞倫在林肯中心影藝協會向奧黛麗致意。在《羅馬假日》的年代,赫本是他年少時的絕對偶像。而馬克·杰考布、麥克·科斯也只是眾多將赫本作為繆斯女神的設計師中的一員。
1995年,赫本逝世兩年后,68歲的紀梵希也在他的發布會上宣布退休,媒體悲傷地稱之為“一個優雅時代的結束”。
赫本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20世紀50年代,那正是經濟蓬勃發展、樂觀主義盛行,以及全球女性有著極大轉變的時代。許多女性進入職場,接受大學教育,追求自己的夢想。在紐約,哈蒂·卡內基創造出我們現在所謂的高級時裝(ready-to-wear)。她的設計充滿了優雅、活力與現代感,反映新世界里最美好光鮮的一面。
“奧黛麗是最早的現代女性之一,她的穿著顯示出了她的想法與心智。”在著名華裔設計師王薇拉看來,赫本之所以能為時尚符號,完全是因為她能夠了解自己,不盲目地跟著流行走。
值得注意的是,赫本雖然與許多頂級服裝設計師成為好朋友、好搭檔,卻從沒有成為任何品牌的“商業代言人”。
80年代開始,發軔于辛迪·克勞馥、納米·坎貝爾等超級名模的“時尚代言”運動,開始蔓延到設計師,再到影視明星,都成為商業時代的“商品”;90年代,第7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女演員米歇爾·菲佛穿著阿瑪尼設計的海軍藍絲質珠寶禮服步入紅地毯,開啟了好萊塢與時尚品牌合作的篇章。
“時代不同了,赫本的獨特影響力才不可復制”。黃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規模的批量復制和快餐消費,還有連軸式的時裝發布會,讓大眾消費了更多的“時尚”,卻很難再產生一個“不朽”的偶像,這就使赫本和她引領風潮的那個時代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和無法復制 。
2006年,赫本在《蒂凡尼早餐》中穿過的那套經典的黑色紀梵希“小黑裙”由克里斯蒂拍賣行做公開慈善拍賣,一位通過電話競拍的神秘買主最終以46.72萬英鎊(約合92萬美元)買走了這件長裙,創造了電影演出服裝新的拍賣紀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