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是我們的道德尺度和行為舉止標準。事實是,只要睜開眼睛看一看,就能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就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示特別關注。某些政協委員提出,“中國傳統文化對矯正現代工業文明的弊病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因此呼吁“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一些代表還做出具體分析,認為“西方工業文明逐漸產生了種種社會頑癥:物質豐裕和精神貧困并存,焦慮、恐懼、空虛情緒彌漫,環境破壞,能源危機……”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對解決當前全球性矛盾有著深刻啟發。”他們提出的一個論據就是“世界正在逐漸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貴之處。中國傳統演出在各國受到歡迎、國外的中國文化研究者越來越多,便是明證”。
我相信,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委員代表們一定多是從事文化工作的。但是從上面他們的論點論據看出,他們所用的文化這個概念既寬泛,又狹窄,十分模糊。從窄的方面看,他們運用的這個概念,好像把中國傳統文化等同于到國外做的中國傳統演出,比如京劇雜技什么的。從寬的方面看,又似乎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那就是傳統中國的哲學、文學和歷史精神資源,好像這些資源都已經進了歷史博物館,需要保護。
提倡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文化。從根本上看,文化,并不僅僅是博物館里的展品。文化是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是我們的道德尺度和行為舉止標準。
事實是,只要睜開眼睛看一看,就能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就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比如“孝”這個儒家文化概念,不管一個人是否對其父母實行孝道,孝,對父母表示尊敬并在他們老年的時候照顧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至今就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活在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一個人對父母不好,我們就會批評他不孝。事實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在20世紀經過種種批判,但是傳統文化本身一直活在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里。提倡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看成是與中國當代生活無關的東西,把中國傳統文化看成是陳列品似的文物。
看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今日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不如提倡承繼中國文化傳統。承繼中國文化傳統意味著學習和研究我們的傳統,理解我們自己。一個對自己完全不理解的人,無法理解他人。一個對自己的文化傳統不理解的民族和國家,也對別的國家和文化理解得深刻不了哪去。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希望兩會代表、委員多討論討論怎樣從中小學起進行中國文化教育,比如怎樣教中小學生識繁體字等,為下一代人理解中國文化傳統提供進入的文字鑰匙。怎樣在大學課堂里研習中國經典。我反對鸚鵡學舌般地背誦經典,但積極主張從小學開始的中國文化經典教育,這是承繼我們文化傳統的重要部分。
提倡承繼中國文化傳統,還需要懂得中國文化傳統本身就是一個源遠流長、百川歸海、綿延不絕的融合過程的產物。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哲學文化思想本身,就是多種文化交流后逐漸形成的傳統。如今在當代世界,西方的某些思想精華,如同漢朝以來的佛家思想一樣,也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并將成為未來人研究的中國文化傳統的一部分。那種動不動就把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現代文化對立,中國文化傳統和西方對立的思維方式,嚴重地妨礙我們理解自己的傳統,并把這種傳統承繼下去。不要想象中國文化傳統發明了什么醫療西方病癥的藥方。西方有病,是西方的問題。物質豐裕與精神貧困并非因果關系。中國人面對的還是中國自己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是一些提出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對自己的文化傳統都似乎有點糊里糊涂,把傳統文化僅看成是京劇昆曲等等。傳統戲劇只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提倡承繼中國文化傳統也是增進自我了解,增加自我信心的有用方式。國外的中國文化研究者越來越多,對我們認真地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應該沒有什么鼓勵作用。并不是因為外國人研究我們,我們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也反過來趕快保護自己了。我們的文化傳統是我們作為“中國”的不可分割的血肉。學習經典,理解歷史和現在,吸收別的文化,把中國的文化傳統一代一代地承繼下去,才是要緊。
(沈睿 作者系知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