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名人榜的出爐是帶有明顯功利性的。跳出炮制者的圈子,站遠一點放眼,這個榜惠及的人則更多。不僅對于炮制者,對于不少榜上(藝)人及其所屬公司來說,它也是一個名利榜,甚至是一個被寄予有晴雨表意義的名利榜。
媒體刻意包裝出來的東西,如果既無人喝彩也無人喝倒彩,這個包裝絕對是算不上成功的。有人喝彩,也有人喝倒彩,這叫引起爭議,事件本身也就因此具備了話題性和影響力。如果沒影響,媒體多半是不愿意繼續做的。正因如此,《福布斯》中文版炮制的中國內地名人排行榜,雖然每年出爐后都會有不同聲音發出,但仍舊不會妨礙它每年照樣擇日推出。而且,越辦名目越多。
當然,因為名人明星的公眾關注度始終相對較高,所以,逢名人榜公布,媒體上總會有一陣不大不小的騷動。傳統媒體的反應大多有軌可循,不過是追訪上榜人的感受,挑出榜上有什么漏洞;網絡論壇中網民的反應則不然,痛斥上榜者為富不仁者有之,懇請稅務機關徹查偷漏稅者有之,可謂眾生嘩然。上榜者的反應,則更有趣。幾年前,名人們幾乎一律忙著搖頭否認,一口一個“沒有那么多”;而今,他們大多一笑置之,郭德綱更表示“咱為傳統文化露了臉”,言語中不無自豪之意(見昨日本報報道),甚至有李湘經紀人說李湘的收入被少報,但不知是真是假。
其實,有關這個榜的問題,大可不必去深究它的排名是否準確,證據是否確鑿。因為無論主辦方稱自己調查如何專業,資料如何詳實,那都是相對意義上的專業和詳實。
它所得來的名人收入,不可能是詳實的。同樣,這個榜所計算的曝光率,也是一定范圍和渠道內的曝光率。它的不準確是絕對的,它所謂的準確只是相對的。既然明知是不準確的,為什么還要每年推出呢?因為沒人做得比它更好,且推出它能帶來好處,也就是說,它的出爐是帶有明顯功利性的。跳出炮制者的圈子,站遠一點放眼,這個榜惠及的人則更多。不僅對于炮制者,對于不少榜上(藝)人及其所屬公司來說,它也是一個名利榜,甚至是一個被寄予有晴雨表意義的名利榜。
它是由名(曝光率)和利(收入)來決定排名的。炮制者想借以獲得的也是名和利,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作為企業的媒體所做的事無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對上榜者藝人、作家及其所屬公司來說,上榜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又揚了一次名,地位又提升了一級,價格自然也就會水漲船高了。
這大概就是有些藝人不滿排名低或沒上榜的原因。
把《福布斯》的中國名人榜說成名利榜,不過是句實話,并非貶義。名利場有個名利榜,理所應當。況且,在這個集體創富的道路上疾馳的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或正在追逐這兩個字,真正不齒者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在名利雙收之后才開始修身養性。這也符合物質第一性的唯物主義。網絡上之所以責之者眾,大多是憤慨于榜上人貢獻不見多,名利未見少。甚至搬出我們的勞動模范、航天英雄、科技賢人等,來佐證名利榜上的人,名利與貢獻不符。對于這樣的問題,那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了。分配制度是一個大議題,而且,如果真有一天連航天界、科技界也打進名利場,被用名和利來衡量他們的價值,那未必是件好事!
□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