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庭認真地寫了一幅書法作品:愛女在源頭,老爸惦心頭。王小丫回到北京,就收到了父親寄來的書法作品,王小丫鼻子酸酸的,被父親寵愛,被父親牽掛的感覺,讓她有一種禁不住流淚的幸福……
2006年8月,因病蟄居四個多月的央視“名嘴”王小丫身體康復,重返熒屏。在養病的日子里,父親王傳庭陪伴她一起走過。談起父親,王小丫格外動情:“在我人生旅途上,父親一直是我頭頂的明燈,照耀我、激勵我、支持我……”
父愛如燈,照亮女兒迷茫的心靈
王小丫出生在四川涼山,父親王傳庭是當地的宣傳部長,母親是知識女性。王小丫的名字是父親取的,小時候,經常有男同學追著她喊:“你是一個樹丫丫,你是一個腳丫丫。”好幾次王小丫被弄哭了,要求改名字,父親都沒有答應。王小丫自作主張將名字改為王凱,還在作業本上整整寫了一學期。父親知道后,堅持讓她用小丫這個名字:“你長大后會明白的。”
王傳庭教育孩子非常注重言傳身教。小丫4歲半就上學了,因為年紀小,非常調皮,不愛學習。王傳庭很少呵斥女兒,而是用實際行動來影響、感染孩子。小丫上小學三年級時,發現父親每天晚上坐在書房里看書寫字,有時家人都睡了,父親書房的燈還亮著。王小丫很不解,父親都是部長了,為什么還這么愛學習?
父親在燈下伏案忙碌的身影深深刻在王小丫心里,潛移默化中,王小丫晚上也開始自覺地看書學習,有時甚至暗暗與父親較勁,看誰學習時間更長。勤奮的父親是王小丫的榜樣,她的學習成績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懂事后,王小丫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感動得直落淚。
王小丫上初中后,父親成了當地報社的總編輯。受父親的影響,她也立志做一名新聞工作者。高中畢業時,王小丫報考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中文系,但以幾分之差與其失之交臂,最終被四川大學經濟系錄取。王小丫想復讀一年再考。父親認真開導她:“孩子,學經濟一樣可以當記者,將來做個財經記者也不錯。”
王小丫進入大學后,父親對她說:“咱們比試比試,看誰讀的文學作品多,發表的文章多。” 王小丫理解父親的苦心,聯想到這些年來父親書房里溫暖的燈光,決心不讓父親失望。除了學好專業課程,她還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她的文章獲得了中國當代大學生散文獎。王小丫每發表一篇文章,王傳庭就買一套新書獎勵她。父女倆每次見面,談的也是讀書的心得體會。別的父親大多關心女兒的吃穿,而王傳庭更注重女兒的精神層面。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