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潛伏》火了,是那種慢慢熱起來的火,如同烹飪,小火燉湯,時間越長,味道越鮮美。早在今年年初,《潛伏》就在悄無聲息中開播了,當時并沒有火,而第二輪播出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視率。據報道,收視率超過了花重金買來的首輪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現在,電視劇進入市場經濟,隨著競爭越發的激烈,創作的心態也顯得浮躁了起來,為了博得眼球效益,從籌備、拍攝到播出,其間新聞不斷,炒到每一個人都能觸摸到的熱度。過度炒作反而適得其反,“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是一種自信,電視劇要吸引觀眾,還是要以品質取勝,出奇制勝。
反觀《潛伏》,其中除了孫紅雷,幾乎沒有一位大牌,也沒有帥哥靚妹,而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員都是一些缺乏眼球效應的實力派演員,像扮演吳站長的老演員馮恩鶴,扮演李涯的祖峰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還有扮演陸橋山的吳剛,扮演謝若林的曹炳琨和扮演馬奎的范雨林,這些反面角色人各有貌,個個有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為一贊的是找來姚晨與孫紅雷扮演“假夫妻”,一個“小眼睛”,一個“大嘴巴”,并不漂亮的形象擦碰出來的藝術火花,越看越有味道,經得起品嘗的藝術才是美麗的藝術。
《潛伏》“慢熱”現象折射出一個道理,觀眾口口相傳所儲存起來的“熱度”是恒溫的狀態;而炒作炒起來的“熱度”很容易消退。《潛伏》是繼《暗算》后又一部優秀的諜戰劇。在這段時間,諜戰劇也拍了不少,但能夠與《暗算》較量的非《潛伏》不可。《潛伏》在“慢熱”的狀態下火起來了,諜戰劇也要有一個“慢熱”的創作,《潛伏》火了,諜戰劇不要火,如果跟風創作,掀起新一輪的諜戰劇拍攝熱,這是創作資源的一種浪費。生活的豐富多彩為電視劇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俗話說慢功出細話,制造精神產品應該有這個態度。
創作如此,播出同理。從四家衛視砸下重金搶得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首播權后掀起的“惡播”事件,到綜藝節目的“跟風熱”、“炒作熱”,反映的都是為了經濟效益而呈現出來的一種急功近利的焦躁情緒,惡性競爭和過度炒作,受傷害的不僅是作品,更有信譽度。
吳為忠(特約評論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