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專欄
沈殿霞時代的過去,有可能也為欣宜的“女承母業”帶來一些困難———不是說她不可能成為母親的接棒人,而是假如她要依附大眾因為“愛肥姐,所以愛欣宜”的期望走出自己的路,她便永遠先要做個“乖”女兒而不能真正發揮己長。縱然,我也明白“愛肥姐,便要愛欣宜”的期許出自一眾藝人之口也是有著弦外之音:懇請向來對在鏡頭前長大的欣宜不會吝嗇加鹽加醋的媒體對一代藝人之后手下留情。
但媒體若不是掌握大眾喜歡把自我恐懼和怨恨發泄在投射在別(藝)人身上的心理,他們還會對欣宜有興趣嗎?或放大來看,當揭露藝人“丑聞”的雜志都乏人問津,你認為欣宜還要受到保護嗎?從這個角度看來,一百句要愛惜欣宜的叮嚀,有九十九句是希望被香港的廣大市民聽進心坎里。欣宜日后在銀色旅途上會遇上多少貴人或匪類,其實也是對香港人的情操的考驗。
尤其是對女藝人的“消費”態度———為何香港人想在女藝人身上看見的不是如何多才多藝,卻是身為現代女性的如何風流,如何折墮?
香港人有一萬個理由對欣宜“網開一面”,但同樣的理由反過來看就是她最容易被媒體剝削之處———動不動就用肥姐的“神主牌”來勒管欣宜的一言一行。
沈殿霞的主診醫生在肥姐的追思會上向大眾憶述她彌留前眼睛離不開女兒,當時她當然不會知道近日來打擊女藝人的新聞除了艷照門,還有薛凱琪被人擲膠樽,鄧麗欣傳被奸,周迅有私生女,趙薇被拍到挖鼻孔等。而唯一“喜訊”是傳聞梁洛施被一億元“贖身”。但“贖身”的定義,當然又是引起各方對梁洛施的形象和名譽皆是弊多于利的揣測。肥姐是過來人,她無須知道再多類似消息來引證欣宜只身闖蕩娛樂圈的吉兇未卜。是如此的大環境令這對母女的生離死別不只有著私人的哀傷,更強烈滲出時代的悲愴。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