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有近10個劇組進駐四川災區(qū),搶拍這30年不遇的大災難畫面。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主持人董路在博客中寫道:“據(jù)說,最快的一部今年10月份就將公映。10月份是什么概念——距離汶川地震發(fā)生僅僅5個月,那時地震中失去親人和家園的人或許剛剛整理好一份心情……”記者專門采訪了心理專家。心理專家表示,給災區(qū)的人們展現(xiàn)恰當?shù)乃囆g作品可能會有治療作用,但一味展現(xiàn)災區(qū)的慘狀是不可取的。
電影拍攝不可只追求感官刺激
對于正在拍攝中的汶川地震電影,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首先強調:“災區(qū)不是嘉年華。”在此時進行電影拍攝并不是不可以,但孫時進強調,前提是“不干擾、不傷害災區(qū)人民”,此外,電影拍攝一定要“為后來人留下點財富”。
“最關鍵還是要看拍攝者的內心。一味展現(xiàn)感官刺激肯定是不可取的。”孫時進說,“但是如果拍攝者的角度能夠為后人做點貢獻,比如告訴人們下次再發(fā)生地震應該怎么辦,這樣才是可貴的。”據(jù)了解,剛剛從四川返回的上影集團科影廠劇組此次就是為了制作一部地震科教片取材。這部科教片將由地震知識、地震自救、科學救援和災后防疫、災后重建幾部分組成。
“如果讓他們再看到當時的慘狀,他們只會害怕。如果展現(xiàn)的是,大家是如何解決困難的,這樣才會有效果。如果能夠反映民族精神,也會讓全國人民有一種歸屬感、自豪感。”正在災區(qū)對孩子們進行心理干預的心理咨詢師王懷齊這樣告訴記者。
王懷齊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觀點,如果讓從地震中逃生的孩子們親自參演電影會有不錯的效果。“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時是怎么跑出來的演出來,讓他們自己重現(xiàn)自己當時的恐懼和無助,重現(xiàn)自己當時的力量,這其實是很好的,這樣他們就不會壓抑進去。”王懷齊表示,他們目前就會經常鼓勵孩子們表達出當時的恐懼,會讓他們覺得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風光片有助人們獲得安定感
隨著學校逐步復課,災區(qū)孩子們的情緒正漸漸恢復平穩(wěn),已經少見強烈的悲傷情緒。王懷齊指出:“災難會把現(xiàn)實和過去割裂開來。這個時候如果能讓他們看一些老電影,喚起他們對以前生活的回憶,這會對他們很有幫助。”
孫時進則表示,災區(qū)的人們適合看一些反映人在死亡面前的無力的電影。“首先我們不能讓他們回避問題,如果有一些電影能夠讓他們正視死亡,承認人類的局限,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悲傷是正常的。”
而對于類似成都這樣的輕災區(qū),人們自己沒有受到很大的打擊,卻經歷了很多余震,內心仍略有恐慌情緒的情況下,孫時進表示,看一些輕松點的快樂點的片子也未嘗不可。
王懷齊則明確提出,讓輕災區(qū)的人們看一些反映大自然的風光片會比較好。“災難過后,人們會對世界有一種偏離感。而大自然會讓人有一種安定感。”瞿婧宇
圖片報道 | 更多>> |
|